揭秘古代最能吃的状元 扛着36个馒头走进考场
李蟠,生于书香门第,诗礼世家,祖父李向阳是明代天启年间的举人。李蟠36岁中举,43岁钦点状元,1697年参加殿试时,因为对军政、吏治、河防靖条答对贴切,符合事理,而且还有独到的见解,被康熙皇帝钦点为一甲进士第一名,授官翰林院修撰,他还有个响亮的名号叫做“饽饽状元”。
相传,李蟠身材高大,还特别能吃,写东西很慢。他怕自己考试的时候饿了,就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考试的那天,天都黑了,李蟠还没写完考卷,监考官过来催卷,他急得声泪俱下,监考官只好答应。36个馒头早已吃完,他又要了几个馒头,继续战斗,一直到深夜才把卷子交了。后来,“饽饽状元”的名号就此诞生。
网络配图
李蟠本来是很正直的一个好官,但后来因为一件事人生方向完全改变。1699年,李蟠担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时遭到蜚语中伤,被判充军,3年后赐归故里。康熙帝在南巡时,还想再起用他,但李蟠已经伤了心,无意再仕,选择闭门著书,吟诗作赋,自寻乐趣。一腔热血和满宏伟抱负就此湮没。
千古以来,考试是知识的较量,但有时人品爆发也是重要一环。
网络配图
1753年,毕沅顺天乡试中举。1757年,他以举人身份,授内阁中书,撰拟、结写诏令。后来入值军机处,担任素有“小军机”之称的军机章京,负责撰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1760年,毕沅参加会试,榜上有名,能不能成,就看最后的殿试。
殿试前一天,刚好轮上毕沅与同事诸重光、童凤三在军机处值班。三人都通过了会试,诸重光、童凤三想要回去准备考试,让毕沅一个人值班,就对毕沅说,“我俩书法好,有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做非分之想了,替我俩代劳吧。”当时殿试偏重书法,毕沅知道自己书法确实不行,也就答应了。当天晚上,陕甘总督黄廷桂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下转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毕沅打开试卷一看,时务策正是策问新疆屯田事宜,他胸有成竹,挥笔立就。另外两人知道后,悔不当初。
网络配图
王嗣宗是宋太祖开宝八年乙亥科状元。他少年好学,刻苦自励,曾游京师,以文章拜谒王祐。虽然有才,但他这个状元得的有些哭笑不得。
殿试当日,王嗣宗、陈识最早完成试卷,还同一时间交了上去,赵匡胤一看,写的都不错,着实为难。最后,赵匡胤想出了个办法,让两人相扑,胜的人就是状元。王嗣宗和陈识在大殿上扑斗,结果陈识倒地,王嗣宗夺得了当年的状元。
王嗣宗有个特点就是不信鬼神,有次他病了,家人就为他焚钱纸祈祷,嗣宗知道了,笑着说:“何等鬼神,敢问王嗣宗取枉法脏邪?”也是爽直、刚正。
TAG:
热门标签: 熟法(1) 后期(1) 周边(2) 预期(1) 跑步(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诸葛亮的手上为什么一直拿着一把羽扇?
说起诸葛亮,我想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羽扇纶巾”这四个字吧!在《三国演义》和诸多其他作品中,但凡有诸葛亮的登场,他的手中往往也会有着羽毛扇子。 对此我们不禁感到非常疑惑?为什么诸葛亮要一直随身携带着这把扇子呢?这把扇子又有什么特殊来历呢?网络配图 对此成唐专门做了相关调查,在众所纷纭..
-
上一篇
李莲英能够得到慈禧恩宠 靠的竟然是口活
我们都知道慈禧有两个最宠爱的小太监,其中一个就是李莲英,人们都很好奇李莲英究竟给慈禧灌了什么迷魂汤,能够得到慈禧的恩宠,这个历史谜团终于被揭开了,原来李莲英靠的是口活。网络配图 李莲英是清末著名的太监总管,9岁入宫,侍奉慈禧太后达53年之久,李莲英这个名字就是慈禧太后赐的。李莲英是清末著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