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发明之前 古代人近视眼是怎么看东西的?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眼镜就是窗户上的玻璃。特别是对于近视朋友来说,眼镜成了必不可少的矫正视力的工具。现代的人如果眼睛近视了,去眼镜店里配一付合适的眼镜即可,但古代的人如果近视了怎么办?眼镜发明之前,他们怎么矫正视力或者就雾蒙蒙的瞎看?小编今天就和给位聊聊眼镜发明之前,古代人如果得了近视是怎么处理的。
网络配图
有人辩驳小编乱说,古代既没有电脑手机iPad,学生又没有这么多家庭作业,何况古书字体也大,整天摇头晃脑的读书,哪里有近视眼啊?的确,古代近视率极低,但确实会有。若不信,小编给你举几个例子。古代患近视的多是文人,其中大文豪还不少,看来是读书用眼过度所致。至今人们还对戴眼镜的人会形成有学问的印象。
北宋司马光是近视,他曾自述:“素有眼疾,不能远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是近视,而且是高度近视。南宋《石林燕话》中记载“欧阳修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清朝著名文学家纪晓岚是近视眼。清史家邓之诚说“貌寝短视”。另据著名学者纪连海考证,乾隆派纪晓岚查一起谎称自杀的案子。
网络配图
纪晓岚去了之后,因为眼神不好查错,回奏乾隆说,的确是自杀。死者家属不服上告,乾隆又派大臣和兵部联合审查,仔仔细细查遍,结果发现死者身上并没有自缢的痕迹。乾隆下圣旨说纪晓岚“目系短视”。“短视”就应该是“近视”,只不过古代没有这个说法罢了。古代没有发明眼镜,眼睛近视了只能靠眯眼、近看等方式来生活,相当不方便。古代中医发达,有没有什么办法治疗近视呢?明代《景岳全书》中记载了“能近祛远症”即近视眼,“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也”。通过针灸刺相关穴位调节视力,开具清肝明目的药让患者服下,收效甚微。
不仅中国有近视眼,法国有一位君主也是近视眼。他每天看不清大臣如何治国理政?据传,有大臣发现透过水晶看东西能够放大,于是找来一块天然水晶弄成碎块,供这位近视眼君主使用。这位君主每天拿着这块水晶“眼镜”上朝,想想也真是滑稽。天然水晶石很贵啊,普通人很难消费起,这种方式并没有得到普及。
网络配图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前进。13世纪,意大利人发明了眼镜,用水晶磨制成镜片,耗费人力巨大,成本极高,普及率很低。16世纪初,凹透镜问世被制成了近视镜,近视人群福音来临了。起初没有镜架,只能把玻璃镜片磨圆放到一个木片里,再做一个手柄用手拿着看书写字,很不方便。后来又把两只镜片用绳子或者皮条连上记在头上,各位看官可以脑补一下各种抗日雷剧中土匪头子的经典造型。后来,发明了镜架和镜腿,眼镜才得以大大方便群众。
还有一个现象不知列位注意没有,小编发现中国人近视的特别多,外国人近视的很少。神马原因导致的?小编分析,主要原因应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学生课业繁重,每天闷头学习,很少户外活动,眼睛得不到休息,长此以往就容易近视。外国鼓励学生出去运动,眼睛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不用拿着书本直视过久,自然患上近视的几率大大降低了。
TAG:
热门标签: 地暖(1) 布拉格斯拉维亚(1) 抖音(51) 李清照(32) 赵丽颖(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古代抠门富二代为省千金竟断送了自己弟弟的命
有人说,当今社会是个拼爹的社会。其实,不仅当今社会是拼爹的社会,古代又何尝不是呢! 当下,官二代、富二代是非常火的话题。在古代,也是一样的。范蠡,大家都知道,他的孩子那也是富二代了,在历史上,算得上最富有的富二代。但富二代也不都是天天的过着奢侈的生活。范蠡的大儿子就是跟着他吃尽苦头,一步一步..
-
上一篇
为何冷宫一直不对外开放难道有什么见不得人吗 ?
在封建王朝被推翻以后,紫禁城也不再是皇宫,而是成为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古代建筑群,用来供后世参观学习,因此,紫禁城正式改名为故宫。故宫是世界上保护最完整,规模最大的5A级景区。我们都知道故宫的规模非常大,包含了很多宫殿,但为何只有冷宫不对外开放呢?网络配图 大家对于冷宫了解多少呢?相信有不少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