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5岁的小将在夷陵之战中竟差点活捉刘备
刘备伐吴,被陆逊大败,然而参与此战的东吴名将着实不少,有朱然、潘璋、徐盛等等。说到第一功臣自然是陆逊,但有一位东吴小将在此战中表现的也很抢眼。
网络配图
他就是孙桓,父亲是孙河,孙坚的族子,本来姓俞,因为孙策很喜欢,所以赐姓孙。《三国志》记载,孙桓“仪容端正,器怀聪朗,博学强记,能论议应对”,孙权都把他比喻为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
孙权袭取荆州时,孙桓就跟着吕蒙去攻打关羽,而且战绩不错,招降关羽残军五千多人,军资器械更是不计其数。
网络配图
刘备起兵伐吴,25岁的孙桓跟着陆逊一起抵御刘备。孙桓在夷道与刘备前锋军交战时,勇猛异常,拔刀拼命,无奈刘备兵多将广,孙桓被围。但孙桓能得部下人心,加上城牢粮足,死死守住。
陆逊后来一把火烧的刘备军惨败,兵围自解。刘备军败退,孙桓领军斩断上夔道,扼住要径,差点活捉刘备,杀的刘备只得一个人翻山越岭,狼狈而逃。
网络配图
刘备恨恨的说:“以前我见到孙桓时,他还是个小屁孩,而今竟然逼得我如此狼狈啊。”
然而,孙权刚给他拜将封侯,孙桓就死了,比孙策还短命,年仅25岁,实在可惜。
TAG:
热门标签: 凤囚凰(1) 挂孔(1) 葛根粉(1) 戴黄色(1) 新河县(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赤壁之战后曹操称:我是自己烧船撤退的
赤壁水战的结束,不在乌林(长江北岸),而在湖南的巴丘湖。 《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说:“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三国志·郭嘉传》:“太祖(曹操)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网络配图 《三国志·魏..
-
上一篇
战争中投降为什么要举白旗而不是其他颜色?
在一些用战争作为题材的影视片中经常会发现这种镜头:当陷于重围走投无路的防卫者觉得再继续抵抗已没有希望时,就打出白旗投降。网络配图 因此,人们一般把白旗认为是投降的标志。其实在战争法规严格意义上说,白旗只是要求暂时停战的标志。 白旗并不都代表投降,也代表中立,在某些军管海域要安全通过要悬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