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真的一辈子只洗三次澡吗?
洗澡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就像是吃喝拉撒一样频繁,不要说是三天不洗澡,一天不洗三次澡就好了。但是,你一定不知道在古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很可能一辈子不洗澡或者是一辈子只洗三次澡,不要说小编在危言耸听。不信,现在就请跟随小编一起回到古代探寻北方游牧民族一辈子洗了几次澡吧。
网络配图
北方游牧民族真的一辈子只洗三次澡吗?
自隋朝建立以后,盘踞着蒙古大草原的突厥大可汗派遣使臣携带厚礼,进入长安向隋文帝杨坚请求和亲。隋文帝为了稳定北方的局势,也确实考虑仿效汉朝和亲之策将女儿嫁给大可汗。但最后在女儿的苦苦哀求和皇后的极力阻止之下,隋文帝长叹一声说“朕怎么忍心将你嫁到一辈子只洗三次澡的地方”。
如果这个记载是真的,那么北方的游牧民族真的是一辈子只洗三次澡了。那么,造成这个原因的是什么呢?
北方游牧民族一辈子只洗三次澡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蒙古大草原虽然各种少数民族走马灯般的变化统治权,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等等,但这些少数民族都一直处于游牧状态。各个游牧部落为了寻找合适自己的草原,每天都在不停的移动自己的帐篷。在广袤的蒙古草原上寻找肥沃的草原,这种状态下不可能随时携带有充足的水源。就算发现了水源,也没有机会和时间洗澡。就算脏了需要洗澡,也只能随手用水擦擦,根本没有中原地区的洗浴用品,更没有中原地区那样舒适的洗浴设备。因此对于集体生活的游牧民族来说,水是十分珍贵的。
网络配图
在少数民族的普通部众也处于被统治的状态,也要做一些贵族需要做的事,平时完全没有时间烧水洗澡。
所以对于一般的游牧部众来说,确实是一辈子只洗三次澡。不过游牧民族洗澡没有中原民族那么随便,在新生儿降生以后,孩子的父亲会怀抱孩子为其洗澡,代表着干干净净的开始。由于当时的卫生条件有限,婴儿的死亡率非常高,孩子的父亲为举行一场仪式,乞求上天保佑这个孩子。结婚的时候,新娘和新郎都会洗一次澡,男子代表着自己成人,女子代表着自己新的生活。在老人去世以后,家人也会为老人洗一次澡,代表着老人干干净净的一生。换句话讲当时的北伐游牧民族的确一辈子只洗三次澡。
但是,小编在这里要着重声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一辈子只洗三次澡的。
游牧民族贵族阶层洗澡不受三次的限制
早期的游牧民族中的贵族阶层确是和普通部众一样,一辈子只洗三次澡,但随着汉化程度的越来越深,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早在西汉时期,南匈奴单于向汉朝皇帝请求和亲,最后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给了南匈奴单于。平白得了这个美人的南匈奴大单于欣喜若狂,在讲王昭君娶回匈奴以后,每隔五天就会让属下准备开水等物让王昭君沐浴,而自己还是没有洗澡的习惯。
网络配图
随着汉化程度的越来越深,北方游牧贵族也逐渐开始洗澡。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契丹族建立了大辽国,国中体制完全是仿照唐朝而设立,有一种说法说是辽国继承了大唐帝国的风俗文化。洗澡这样的小事自然更加普及,在辽国的上京中城市的构造已经和中原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出现了专门的集体浴室(这样的浴室仅仅接待贵族和官员,普通人仍然不行)。到了明清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已经见过了南方的世面,在贵族的营帐了都会配备一个洗澡的大木桶。明朝建立的初期,派遣大军出师北伐,元朝皇帝在惊慌逃跑之时,仍不忘带走他那楠木镶玉的特制浴桶。
所以说,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是有特权阶层的。就拿这次洗澡来说,真真是我有钱有权我任性啊。
TAG:
热门标签: 藤本(1) 贵公司(2) 酷刑(8) 壳长(1) 钢琴(3)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古代如何称呼妓女?揭秘妓女的十大假正经称呼
妓女在古代某些时期也是很“正经”的,她们也有约定俗成的比较假正经的称呼,如神女、内人、女校书……关于妓女,我们常见的无非狭义与广义上的种种,如“青楼女子”、“烟花女女”、“风尘女子”、“婊子”、“娼妓”、“窑姐儿”、“卖淫女”、“歌舞伎”、“公共汽车”、“野鸡”、、“站街女”、“破鞋”等等,殊..
-
上一篇
北宋咄咄怪事 大臣处处同皇帝作对竟然还升职
北宋非常重视台谏制度(中央监察制度,设御史台和谏院),尤其是宋仁宗一朝,官员因谠言直声而名震天下者不在少数,像范仲淹、欧阳修、包拯等人,最初都是成名于御史、谏官任上。当时,还有一位赫赫有名的谏官,不但敢说,而且敢做,多次与皇帝叫板,连宋仁宗都怕他三分。网络配图 同时,他不仅在性格上耿直,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