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的颜良为什么轻易的丢了性命?
与曹操对垒,袁绍派出了大将颜良,可惜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成了关羽刀下的无头之鬼。既然这么怂,袁绍为何让颜良为大将?其实,这颜良并不弱,不过遇到了更强的对手,就显得生不逢时。
看颜良,按照三国演义的记载:
徐晃出马,与良战二十合,败回本阵。-----颜良20回合击败徐晃。便令许褚出马与徐晃交锋。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许褚50回合平徐晃。飞正杀间,逢着徐晃大杀一阵,后面乐进赶到。-------张飞大杀一阵平徐晃,乐进搅局。综上所述,颜良武力强于许褚强于张飞。颜良武力足以跻身三国武力前五,至少与略胜张飞的马超平起平坐。
网络配图
看颜良的本良先找参照物,颜良的兄弟文丑与初出道的赵云大战棋逢对手。文丑策马挺枪,直杀上桥。公孙瓚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瓚抵挡不住,败阵而走。文丑乘势追赶。瓚走入阵中,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往来冲突。瓚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文丑直赶公孙瓚出阵后,瓚望山谷而逃。文丑骤马厉声大叫:“快下马受降!”瓚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瓚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瓚部下救军到,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能与常山赵子龙交手五六十回合,可见文丑也不是无名小辈。如此,颜良亦然。
其三,袁绍多次以颜良文丑为荣。颜良文丑高览张郃号称河北四庭柱,高览张郃后来投降了曹操,为曹操立下不少大功,张郃被称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颜良能与这样的人物并驾齐驱,可见也确实不是泛泛之辈。
网络配图
为何丢了性命:
其一,关羽偷袭。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来到阵前。河北军见了,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公飞奔前来。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面对“绣袍金甲”的颜良及其十万大军,关羽并没有想与其费工夫单挑,他所想到的是如何尽快的“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
其二,刘备对颜良灌的迷魂汤。更妙的是罗本生怕读者看不明白还注释了这样一段话: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使青龙大刀……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另文中附有赞诗一首道出玄机:……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
网络配图
其三,颜良看见关羽,想什么。且慢动手,来者可是云长?良素闻足下忠义无双,自桃园结义,随刘使君辗转天下,未尝稍怨,今何背故主而求富贵耶?现刘使君已为我主袁将军之上宾,袁氏上下,莫不以礼待之,足下何不随良同归,一可此免刀兵之祸,二可成足下忠义之名,足下以为如何?可惜话还没出口,人头早已搬家。
可见,战场上取胜不仅是武艺高强,更主要选定很好的时机,兵者诡道也,就是这个道理。
TAG:
热门标签: 塑料件(1) 茶几(2) 小麦仁(1) 榻榻米(5) 战胜(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清朝最后一位老太监回忆:娘娘洗澡从不动手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太监这个名词,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史书上都是耳熟能详。这类人群也成为宦官,是指在古代受过宫刑的人,极为残酷的刑法。随着我国最后一个王朝的推翻,这种陋习也将不复存在。清朝自然成为最后一个有太监的朝代,而孙耀庭就是最后一批太监中之一。后来,有人将其一生的波折,折射在电影《中国最后一位太..
-
上一篇
古代皇帝多数爱仙丹 那么仙丹到底是什么?
我们经常在一些描绘皇帝的电视剧里面看到,于是皇帝因为使用一些丹药到最后破坏自己的身体导致不得善终的这样一个结局,那么这些让皇帝们疯狂追求的丹药到底有什么样的效果,里面又有哪些成分在里面呢? 首先说到这些丹药大家都应该想到一个名字那就是在中国非常有名的道教,在当时道教拥有不输给佛教的强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