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被赶出皇宫的太监:竟仍称溥仪为万岁爷
太监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宫廷产物,清朝末年清政府垮台,溥仪曾赶出去一批太监,多年后再见时,太监仍称他为万岁爷。
网络配图
1911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1922年,宫外的中国正在出现大变化,而17岁的溥仪仍在紫禁城内过着平淡的生活。许多太妃心生歹意,联合太监对越发成熟的溥仪进行打击。
一次,溥仪打开了自嘉庆年间就被封起来的建福宫宫殿群,里面全是乾隆的收藏品,嘉庆是为了怕子孙玩物丧志,所以把这些书画、瓷器、金佛都封在了这里。当时“小朝廷”经济很窘迫,溥仪准备用这些来换钱。但发现没过几天的一个晚上,建福宫宫殿群在晚上10点燃起了熊熊大火,直到次日正午才被扑灭。这一场大火烧毁了乾隆所收藏的自夏商以来的许多名人字画、青铜器、金佛、瓷器上百万件,最后经调查为人为纵火!没过几日,溥仪所居住的养心殿东院又着起了火但被迅速扑灭,这次找到了一个还未烧完的被煤油泡过的棉絮,这更说明了是人为纵火。溥仪为了自己的安全,于几日后命令:每位王爷、太妃身边(不包括溥仪)各留20名太监,其余所有太监一律驱逐出宫。这一决策虽然是为了溥仪自己的私利,虽然使成百上千的人失了业,但象征着再也不会有社会底层人物被阉割。
1959年,溥仪出狱。他直接去探望了住在庙里的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太监,向他们连连道歉,但太监们仍在叫他“万岁爷”,真是令人感叹不已。溥仪也在《我的前半生》中忏悔道:“他们陪我玩,哄我睡觉,喂我吃饭;他们领我的赏,也挨我的打;别人可能有时会离开我,但他们却日夜陪着我;他们是我的奴隶,也是我的老师。”
网络配图
紫禁城。游人如织,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一张张天真的容颜,一声声惊异的叹息。中外游客争睹琼楼玉宇、雕栏玉砌。呼风唤雨的几条巨龙似乎要从九龙壁上飞下来,现代叶公们不停地拍照。
这是一个晴朗的夏日,北中国惯有的灿烂的阳光,熙熙攘攘中,我却一口口地倒吸凉气,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冷――无论在巍峨雄伟的三大殿外,还是在曲径通幽的御花园里,我不停地打着寒战。
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房间,没有一间亮丽堂皇,光线被冷漠地隔在房间外,只有残余的几束从小小的雕花的窗眼偷渡进去。在这几束光中,有无数的灰尘在飞舞,如昔日的霓裳舞曲。
网络配图
没有参观者会注意这个小小的、破落的房间,我却注意到了。它位于西华门附近,官方的名字叫“净身房”,民间的名字叫“场子”。
谁也不知道,皇朝文明的“精髓”就藏在这间房子里。
TAG:
热门标签: 太皇太后(1) 羊角骶(1) 午觉(2) 转动(1) 林猫(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这人为选墓地火烧蛇窝竟遭蛇仙报仇被灭全族!
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历史上很有名的人,名叫方孝孺,他是保护明太祖朱洪武开创天下,太祖死了以后又协助惠帝的一位忠臣。在方孝孺未出生以前,他的父亲选择了一块地,四面八方风水很好,乃准备造一个坟墓,将他祖先的骨骸埋葬。网络配图 结果当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穿红衣的老人,向他礼拜,哀求说:&quo..
-
上一篇
考古发现:揭秘丝绸之路上的千年不腐干尸
阿斯塔纳古墓群是古时陆路丝绸之路的重地,位于高昌北郊的沙漠荒滩上,这片沙漠上埋葬着众多古代高昌王国的官民。这里令人震撼的便是那些数以百计的干尸,我们来看下为何丝绸之路上会有这么多的干尸呢? 阿斯塔纳古墓群频频遭到被盗取的运气,但它现有的出土文物依然带给世人震撼--非人因素作育的大量干尸、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