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牺牲的西王萧朝贵:是太平天国三号人物
太平天国是我国近代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起义,在这场起义中涌现很多将帅之才。提到太平天国很多人都会想到洪秀全、杨秀清和最不该牺牲的大英雄石达开,还有便是在天国后期驰骋疆场,为国建勋的陈玉成、李秀成。但很多人都忽略了早年牺牲的西王萧朝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西王萧朝贵。
网络配图
萧朝贵,广西武宣县河马乡人氏,生于1820年,有说是客家人,也有说法是壮族人。他的父亲叫做蒋万兴,母亲是盘氏,后来将儿子过继给萧玉胜夫妇当养子,改名叫做萧朝贵。其实萧玉胜夫妇也有自己的儿子,但是这时萧朝贵和当地富户王家定亲,萧玉胜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和王家攀亲,但又想跟王家借光,便收了萧朝贵这个义子去王家倒插门,这样既得了实惠还不被乡里乡亲说攀高枝的闲话,可谓是一石二鸟。
但养父萧家生活清贫,萧朝贵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都吃了不少苦,结婚前还当过矿工、炭工。1843年洪秀全草创拜上帝会时,冯云山深入山区传教,萧朝贵和杨秀清都加入其中。在冯云山身陷囹圄,拜上帝会群龙无首即将土崩瓦解的时候,萧朝贵和杨秀清自称天兄、天父附体,安定人心。
洪秀全也默认了萧朝贵是天兄耶稣附体,经常利用这个来向教徒教众们传达“旨意”。杨秀清和萧朝贵的地位逐渐超越冯云山,位列第二和第三位。1849年广西遭遇天灾,天地会起义,为拜上帝会举事提供了条件!在举事前夕,为了筹集资金,萧朝贵带头变卖家产,用于召集会众和制造兵器的开销。并且烧掉自己的房子,用来表示起义的决心不可动摇!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等人在金田村举行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萧朝贵被封为右弼又正军师西王,称八千岁,地位仅次于洪秀全和杨秀清。在誓师大会上颁布了军纪,其中有一条便是“男行女行”。因为金田起义时,很多人都是全家参与起义,太平军为了加强管理和战斗纪律,便将男人和女人分开。并且规定,即便是夫妻两口子,没有命令也不许在一起私会,否则军法从事!
网络配图
太平军《定营规条十要》第五条也规定:“要别男营女营,不得授受相亲。洪秀全在永安时专门下诏强调:“务宜时时严查军中有犯第七天条否,如有犯第七天条者,一经查出,立即严拿斩首示众,决无宽赦。太平军《禁律》则规定,“凡夫妻私犯天条者,男女皆斩”。
而萧朝贵的养父母,就是犯了此条天规:
萧朝贵之父,在长沙途中,密招朝贵母同卧。……而朝贵竟斩其父母以警众,且扬扬语人曰:父母违犯天条,不足为父母也。
萧朝贵为了维护军纪,更是维护自己的权威威信,将自己养父母处刑,看起来像是清廷的污蔑言辞,但实际上,当时这种夫妻私会被杀的案子屡见不鲜。
秋官又正丞相陈宗扬和妻子私会,二人都被斩决。镇国候卢贤拔和妻子也犯了此罪将被处决,但因为是东王九千岁杨秀清的亲戚而且还是杨秀清的党羽,杨秀清想将其轻判。但是众人不服,杨秀清不得已说是天父下凡附身,要求施放二人,才将二人赦免,但还是处以棍刑,并剥夺了卢宪拔的爵位。
网络配图
而萧朝贵在此时权势熏天,娶了“天父”之女,被天王洪秀全认作妹妹的洪宣娇为妻。萧朝贵在东征作战中担任前军主帅和先锋,在进军中也发布了《奉天诛妖救世安民檄》、《奉天讨胡檄》、《救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等重要檄文,号召人民反清!
萧朝贵:太平天国三号人物
并多次重创前来围追堵截的清军,萧朝贵作战风格勇猛刚强,经常亲临火线指挥杀敌,冲锋陷阵,来去如飞。在强攻长沙的战事中,萧朝贵又亲临前线指挥,但不幸在城南外的妙高峰中炮受伤,伤重不治,享年32岁。
萧朝贵和杨秀清不同,虽然大权在握但是萧朝贵没有太多杂念和野心。萧朝贵死后,三驾马车只剩下洪、杨二人,定都天京后,二人争权夺利,终酿苦酒。
假如萧朝贵不死,他肯定会周旋于洪,杨中间,二人矛盾也不会激化!太平天国也不会发生天京变乱,韦昌辉逼走石达开这样分化力量、自相残杀的惨剧!而且萧朝贵军事才能优异,换做他代替林凤祥担任主帅,北伐定能取胜,恐怕历史也将会改写。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TAG:
热门标签: 御厨(1) 鲲鹏(1) 短篇言情小说(1) 百子莲(1) 新西兰(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古代人们严格区分姓氏是有什么作用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的解释是,“姓”的作用,“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人伦也”,“氏”的功能则是,“所以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闻其氏即可知其德,所以勉人为善也。” “姓”和“氏”区分 简单地说来,“姓”和“氏”..
-
上一篇
贴身宫女的回忆:慈禧出逃之夜都发生了什么
1900年,慈禧太后从顺贞门走出了她一手遮天的皇宫,狼狈地踏上了西逃之旅,全然不复平日的八面威风。因为整件事极为不光彩,所以正史中鲜有记载,造成了这段历史插曲的缺失,那么这其中不为人知的内幕到底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通过慈禧的贴身宫女的回忆,去找寻历史的真相。 节选自《慈禧疑案正解》,中国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