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意思是什么?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节日来源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图片来源于网络
节日习俗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得罪。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大人小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其实,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这种说法的起因也与沈阳有关。清朝成立后,当时不少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下来。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地方风俗:山东聊城一带二月二这天男性都要理发,龙抬头这天理发希望一年好运。青岛地区吃棋子和炒豆,象征着金豆开花。
炒玉米: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TAG:
热门标签: 美缝剂(5) 曾布(1) 土狗(1) 夹心饼(1) 底盘悬架(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死的最冤皇帝? 说了一句玩笑话被媳妇给捂死!
死法年年有,古代特别多。古代皇帝的死法真是五花八门,有知道自己被戴绿帽子给气死的,有吃多了上厕所掉进粪坑被淹死的,还有自己非要逞强举大鼎把自己给砸死的。总之死法就是千奇百怪,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让我们充分了解到古代当皇帝真是一项高危职业,俗话说“人固有一死,早作就早死”,下面要讲的这位皇帝就..
-
上一篇
青楼的来源是什么?青楼和妓院是一样的吗
公元前七世纪中期,春秋第一名相管仲首创女闾,即后世的青楼或曰妓院。战国策·东周策》有载:管子治齐,曾置“女闾七百”,以佐军需。《韩非子·难二》则曰:“昔桓公宫中二市,妇闾二百,被发而御妇人”。二书所记妓女数字不一,但齐桓公时已经开始创办妓院,似乎无疑。因此,管仲也被后世青楼女奉为“祖师爷”,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