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是什么鬼地方?为何清朝人宁愿死也不去
许多清朝历史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
网络配图
其实,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宁古塔属边远地区,旧时,这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很适合罪犯改造。即不是塔,而为何又称为“塔”呢?相传,清皇族的远祖兄弟六个,曾居住于此。满语谓六为“宁古”,个为塔,古称“宁古塔”。
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有两层含义:一是惩恶与扬善,让犯了罪的人背井离乡受尽磨难,到关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风沙洗涤。
二是为清皇族的老家“增砖添瓦”。清时,全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是,可清王朝为什么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选宁古塔呢?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示祖上的荣耀。
历史上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到了清代有了较大发展,逐步健全了罪犯流配制度,设置了多处罪犯流放点。顺治初年,已制定了大清律,对罪犯的流放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是流放人员的起因、种类,流放人员的刑期,流放人员的生活等。
网络配图
乾隆初年公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止首一家者,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偷盗坟墓二次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发往宁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0年为期,然后考察他的现实表现,如能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又情愿回原籍者准予回籍。但如果被判处无期徒刑,将永远不得入关,除非皇上特批。
根据《中国通史》、《清史稿》等史书记载,发遣到宁古塔的罪犯,除了平民百姓和旗人外,还有朝廷大臣。顺治十二年(1655年)吏科副给事官彭长庚,一等子爵许尔安因上疏称颂睿亲王多尔衮,并要求为多尔衮平反昭雪,并恢复爵号。皇上将此事交给大臣们密议,密议结果,判处二人死刑。但皇上念其二人曾有功于朝廷,便下召免死,流放到宁古塔。
网络配图
清朝期间,发配到宁古塔的“名门望族”也不计其数。康熙年间,轰动朝野的戴名世《南山集》案、方孝标《滇黔纪闻》案,先后涉及三四百人,包括康熙的宠信江苏巡抚张佰行、名人志士方苞等许多无辜人员受到株连。康熙看过奏折后,认为涉案人太多,有些恻然。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他的六十大寿了,他也想讨个吉利。据此判决,只斩戴名世一人,并未罪及家人。对方孝标,因其已过世,并未深究,只是将其子及家人一并发往宁古塔。
由此可见,宁古塔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有很多讲究,这流放原本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流放的地点是宁古塔那顿时意义就不一样了,反而是为自己家增了光。这满族的习惯还真是奇特,不过通过篇文章,我们对宁古塔的了解是不是更深了一些。
TAG:
热门标签: 茶匙(1) 夜跑(1) 扇耳光(1) 班昭(1) 北半球(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顺治帝为之伤心欲绝的董鄂妃是江南的董小宛?
不管是顺治帝剃发出家,还是得了天花暴毙,董鄂妃病逝对他都是重创。对于这位神秘的皇妃,民间传说众多,有的说她就是秦淮名妓董小宛,有的说是顺治皇帝从他弟弟手中抢过来的,那么哪一种说法最接近真相呢? 首先,董鄂妃不可能是董小宛。董小宛是江南名妓,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她出生于..
-
上一篇
慈禧睡觉怪癖多!5个宫女伺候干的活儿还不同
有人活的糙,自然有人活的细致。那些细致的人,说起来烦琐事真的是一大堆。其实,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有钱或者有权,不然也没精力搞那么多幺蛾子。 我们都知道,慈禧就是一个在生活上极为讲究的人。大清在她的“英明”领导下跳进了一个又一个深坑,可以说是千疮百孔。但是,这些并没有让她停止追求奢靡生活的脚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