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科举时作弊的手段 一山还有一山高!
古代普通人想要发达,除了参军也就只有读书这一条路了。即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时从隋唐开始的,是为了在平民中选取优秀的治国安邦之人才。但是随着科举的出现,考试舞弊就随之而来。而且从古至今,从来没有间断过。现在的人估计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两个“绝技”吧。其实这些在古代,都差不多是古人发明的。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介绍古人们都是怎么在考场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各个作弊手段的巅峰表现。
网络配图
1、枪手
别看现在的一些代考很猖獗,其实跟古代比起来还是要逊色一点。古代没有现在的身份证明,所以枪手相对比较安全,这一现象在明清时期发展到巅峰,直接一条龙服务。一条龙的意思就是从县试开始,府试、院试都包办了,江湖人送称号“一炷香”,因为古代的科举时间都很长,通常不止一日,所以敢称一炷香。可想而知这些人的实力有多强大了。
别小看枪手,可是出了一个大才子。他就是温庭筠。唐朝科举附带道德评价,虽然温庭筠文思超捷,少年时期就出名了,但是他爱赌爱嫖,行为浪荡,还把这些感受写成“花间艳词”。所以每次考试都不让进。这可忍不了,于是他开始疯狂地做“枪手”。有一次会试,考官为了防止温“出枪”,特地安排他坐在主考办门口。可是温刷刷下笔写了千把字后,就退了场,监考老师很高兴,但事后让考官大跌眼镜的是,温庭筠竟然在监考老师的眼皮底下神鬼不知地帮八个人完成了考卷!从此一战成名,成为“枪神”。
2、威胁
这一个手法适用于家里有钱有权的人玩的。当然心里不平衡的人也可能认为是最低级的手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用!当然,这其中也有些是考官自己想要巴结对方。比较出名的是发生在唐朝的一件趣闻。当时由吏部侍郎苗晋卿、宋遥被李林甫担任主考官,居然最后64个贵族干部子弟们中了进士。这可是滑天下之大稽。当时安禄山看不下去就去举报了。于是唐玄宗就举行复试,最后结果是贵族子弟们几乎全部全军覆没。甲科第一名更是“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交白卷了!
网络配图
3、贿赂
这也是家里有一定实力的人干的。当是在古代,贿赂成功还好,要是失败了,那可就大发了。当然,在古代要是能大量通过贿赂得到官职的这个国家也就离灭亡不远了。例子还是举唐朝的吧。这是在高宗时期的事,当是受贿一案震惊朝野。长安甚至出现了专门向主考行贿的巨富,读书人为了科举成功,争相与这些巨富的们交友。当时的顺口溜就有一句“未见王、窦,徒劳漫走”,王崇、窦贤是当时专门干预科举的长安大款。到了唐后期,局势更加动荡,国家穷得快没工资发了,科场腐败却日益嚣张,主考甚至还没等来你的行贿,政府就先出了“红头文件”买卖文凭。也是一大笑话。
4、小抄
看到这个大家是不是会心的一笑啦,这招“袖里乾坤”可是入门级别的,十个估计八个会吧。但是如果要跟古人相比。那我们这一辈的人可是得要甘拜下风。甚至都有点让我们顶礼膜拜了。还是在唐代,更是猖狂,居然在皇帝的监考下“私怀文策”。宋代也不弱,但是宋代有前途点,不仅学习差的带,学习好的也带了,搜出十个带小抄的重考,有八个能给你过的。搞得最后朝廷宣布改革:以后科举,咱不搜身。南宋就逊色了许多,考场几乎就是一个菜市场,考场都供应砚水、点心、泡饭、茶酒、菜肉之类。而且更奇葩的是遇到疑问的学生居然都举手询问考官,这个时候别说小抄了,传递答案的、涂改卷号的、调换试卷的、传场外代答的的已经见怪不怪了,甚至直接有考后篡改的。
网络配图
到了明清朝廷就有点搞真的了,抓得比较严。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管不了人多想法就多啊。不说那些藏笔管、砚台底、蜡烛里、馒头里和腰带里的小儿科技术,高一级的人都开始用高科技了,就是用墨鱼汁写,用泥巴涂上,考试的时候再把泥巴去掉就看见了。跟高级的是在清代。2005年的时候曾经出土了一套清代的作弊工具,那是火柴盒大小的的本子,长4.5厘米,宽3.8厘米,厚0.5厘米。别看个子小,能量大破天。这一本有十余篇文章,约有10万多字,什么概念,基本文科的毫无压力。而且这样的还配套藏着用的工具。是可以藏入鞋底的男布。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从古至今,作弊就一直伴随着考试。等到人人自觉遵守考试纪律,也许会和想象的也会有点不一样的感觉吧!
TAG:
热门标签: 落地灯(1) 灾难(2) 中间(1) 开水(1) 除湿(5)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揭秘:真正历史上真实的蔡文姬漂亮吗?
乱世之中出英雄当然也有美人,在众多的美人当中要属蔡文姬的名声是比较大的,这个人物的一生是比较的坎坷的,但是蔡文姬本身的才情是比较好的,因为她的父亲是有名文学家,所以她也是三国时期中的一代才女。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蔡文姬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文姬的感情是比较坎坷的,一生嫁过三次,尤其是..
-
上一篇
最变态盗墓贼不为钱财 只为和墓中女主人睡觉
一般的盗墓贼盗墓,都是为了金银财宝,但是今天要说的这位盗墓贼,不是为了墓中宝贝,而是有其他的喜好。他是一位王爷,名字叫刘去,今天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刘去的一些事情,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网络配图 刘去,原名刘去疾,汉景帝刘启的曾孙,汉武帝时期,册封他为广川王。可能是作为王爷衣食无忧,吃喝玩乐太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