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花木兰韩娥:征战沙场12年竟还娶了妻
在成都新都区木兰、泰兴、三河交界处,有一座不高的山——木兰山。这座山本叫赤岸山,因为蜀中“花木兰”韩娥解甲归田后和丈夫居住在这里,而其后代又在山上建立了木兰寺以示纪念,赤岸山因此改名为木兰山。几百年过去了,韩娥女扮男装征战沙场的故事仍在这里流传着。
说起“木兰”,很多人都会想到《木兰诗》中“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南北朝时期巾帼英雄花木兰。不过,与木兰山有关的“木兰”却出现在七八百年后的元朝,是被称为“蜀中花木兰”的韩娥。
网络配图
《明史·烈女传》中记载了韩娥的故事,她于元朝至正乙酉年(1345年)出生于阆中,其祖父韩新泽曾是四川盐运司副使。3岁时,韩娥的父亲去世,7岁又亡母,因此,她从小由叔父韩立收养。
韩娥12岁时,天下大乱,起义不断,以徐寿辉为首的“红巾军”在湖北建立“天定”农民政权,并派兵沿江而上攻占渝州。溃败的元军一路逃命,一路抢掠,无恶不作。韩立担心侄女被抢去,便叫她女扮男装,改名“韩关保”。
已是“男儿身”的韩娥被元军掳去做了马夫。之后,这支溃军被王起岩的义军包围,韩娥抓住机会杀了元军头目,率领同被掳的百姓归顺了义军。那时,韩娥才18岁,王起岩很看重这位有胆识的“青年”,亲自召见了她,还让自己的爱将罗甲收其为义子。后来,韩娥便以“韩关保”的身份,跟着义父罗甲征战沙场,取叙南(宜宾),征云南,屡立战功。
为不暴露自己的女儿身,韩娥总是晚睡早起,从不卸下衣甲,夏天天气炎热,士兵们都脱光衣服下河洗澡,而韩娥总以各种借口推辞。征战12年同吃同住的战友也没发现,眼前这位英姿飒爽、眉清目秀的“少年”,其实是一位女子。
网络配图
虽然韩娥一向谨慎,但毕竟是女儿身,难免遇到尴尬。因为精明能干,罗甲将其视如己出,还“为之婚娶,望其成立”。韩娥想要拒绝,可却找不出推辞的理由,不敢不从。结婚后,为了不让“妻子”看出自己的身份,两人从新婚之夜起便异榻而眠,“妻子”和“岳父母”自然不高兴,明里暗里指责她,有苦难言的韩娥,只能隐忍不语,同时内心也充满自责。
朱元璋夺得天下后,韩娥随王起岩到成都商议军机。他们一到成都,当地百姓列队迎接,人群中,韩娥看到一位老者,这正是她的叔父韩立。此时,韩娥穿着一身戎装,韩立完全认不出她来,她指了指头上幼时留下的伤疤,两人才相认,相拥而泣。
想到侄女已经30岁,应该找一个好归宿,韩立写了一封书信给王起岩,告诉了他“韩关保”的身世。听说韩娥的故事后,满营官兵无不大吃一惊,韩娥“当今花木兰”的称号也被叫开了。王起岩在解任到成都时,将韩娥的事迹告诉了蜀藩王,其后,韩娥被授予“蜀中花木兰”的称号。
作为叔父,韩立心中一直惦记着为侄女找一位如意郎君,他和王起岩、罗甲说起了自己的心事,王、罗两人一致看好与韩娥一同征战的马复宗。马复宗是新都人,婚后,韩娥随夫来到新都的赤岸山定居,并生儿育女,十分幸福。
网络配图
木兰山上的木兰寺正是韩娥的后代为纪念她所建。据新都区地方志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这座木兰寺建于明朝中叶,明末毁于战火。
清道光年间编纂的《新都县志》第六卷有这样的记载:“明有龙门塔及钟坡,兵燹后俱毁。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邑人古成魁、鞠仲高等十一人重建殿五重,周回墙置栽柏树。上有清泉,每岁干涸,其水不涸。”在上世纪40年代,寺庙内韩娥雕像尚存。
TAG:
热门标签: 鸟拉(1) 马玉琴(1) 好友(3) 当年(1) 两点(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揭秘:梁山中唯一因想女人而患性饥渴的英雄
王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矮脚虎,两淮人氏,车家出身,原为清风山二寨主。他因救助宋江,大闹青州,而到梁山入伙,三打祝家庄后娶扈三娘为妻。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五十八位,上应“地微星”,职司为专掌三军内探事马军头领。征方腊时战死于睦州,追封义节郎。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矮脚虎王英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五..
-
上一篇
宫女是如何伺候慈禧上厕所的?慈禧竟嫌纸太硬
慈禧太后生活奢靡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用“壕”来形容根本不为过。据说她每顿午饭至少有一百多道菜,就是饭后甜点也得有二十多种。我就想问这么多您吃的了么…而且不仅如此,她用的指甲刀指甲套都是量身定做的,她身上穿戴的金银首饰和收藏的古董文物更是价值连城。 不只物质腐败,习惯更腐败。就连去厕所要几个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