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代价!三国中百年战争后中国还剩多少人
公元280年,也就是西晋太康元年,吴亡,全国统一。此时全国的总人口数为16,000,000,与现在的上海市、北京市人口相差无几。而在公元156年,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全国总人口已经达到50,000,000。这一百年的仗打下来,只剩下三分之一人口,中国人为分裂付出的代价,也太沉重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凡王朝标明为“末”的时期,都是老百姓饱受痛苦的灾难岁月。汉末三国时期,如此,唐末、宋末、元末、明末、清末,无不如此。
一棵大树的砰然倒下,不外乎外力的突然摧折,或内部的逐渐败朽。而一个偌大王朝的覆灭,通常倒都是内因在起催死的作用,东汉末年,就是这样走向终结的。第一,天灾频仍,民不聊生;第二,官员贪黩,朝政腐败;第三,奸佞握权,虎狼当道;第四,恶行猖獗,昏天黑地。然后,黄巾遍野,赤地千里,诸侯蜂起,乱世攘争;然后,三国鼎立,征战不止,山河分裂,将近百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凡分裂,必定有战争,凡战争,必定要死人。据钱穆《国史大纲》:“蜀亡时,户,280,000,口,940,000。内带甲将士102,000,占全数九之一。吴亡时,户,530,000,口,2,300,000。内兵230,000,占全数十之一,吏32,000,后宫5,000。魏,平蜀时,户,663,423,口,4,432,881。三国合计约得,户,1,473,423,口,7,672,881。”钱穆说,“就全史(指中国全部历史)而言,户口莫少于是时。大体当盛汉南阳、汝南两郡之数。三国晚季如此,其大乱方炽时可想。”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口概况。
曹操在一首题名《蒿里行》的诗中,描写了当时中原一带的悲惨景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263年,蜀亡,公元264年,魏亡,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为晋,中原统一,老百姓总算摆脱战争阴影。公元280年,也就是西晋太康元年,吴亡,全国统一。此时全国的总人口数为16,000,000,与现在的上海市、北京市人口相差无几。而在公元156年,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全国总人口已经达到50,000,000。
这一百年的仗打下来,只剩下三分之一人口,中国人为分裂付出的代价,也太沉重了。
TAG:
热门标签: 娘家(2) 鳡鱼(1) 手刹线(1) 预算(3) 桑德豪森(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古代皇帝宠幸妃子时为何妃嫔必须脱光入寝宫?
宫廷中有那么多妃嫔等待着皇帝去宠幸,多得连皇帝也记不清;有那么多宦官,其中不乏旷男怨女,所以不在性问题上加强管理是不行的。这种管理,到了明代达到了一个相当严密与制度化的程度。可是,其中充满了荒唐、压迫和无耻。网络配图 这种管理,首先是对皇帝性生活的管理。明朝管理皇帝卧房事务的机构称为敬事房,..
-
上一篇
杨坚为何怕老婆?临幸的宫女皆被皇后活活打死
隋文帝是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但他在野史上最广为人知的,只怕是他的怕老婆之“壮举”了。 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恐应该算得上是“母仪天下”的顶级河东狮吼了。史称:独孤皇后家世贵盛而能谦恭,雅好读书,言事多与隋主意合,知书达理,就是奇妒无比,结果是“帝甚宠惮之”。网络配图 “宠惮”这个词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