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男人为何爱赏花戴花?竟是百官履行的礼仪
宋代无名氏《鹧鸪天·上元》词云:“日暮迎祥对御回,宫花载路锦成堆。天津桥畔鞭声过,宣德楼前扇影开。奏舜乐,进尧杯,传宣车马上天街。君王喜与民同乐,八面三呼震地来。”这首词描写的是宋徽宗时候首都汴梁元宵节车水马龙的盛况,皇帝与民同乐,大官小吏前呼后拥,老百姓蜂拥而至,人人头上都戴着各式各样的花,一路看去,姹紫嫣红,光彩耀目,恍若花海。
网络配图
如果说宋人戴花是一种潮流与时尚,那么接受皇帝赏赐的花,便是一种身份与殊荣。宋真宗东封(到泰山封禅)前夕,分别任命陈尧叟、马知节为东京(首都)留守和大内都巡检使。封官完毕,宋真宗把他俩留在宫中宴饮庆贺,君臣三人头戴鲜艳的牡丹,喝到高兴处,宋真宗从自己头上取下一朵最名贵的牡丹,亲自为陈尧叟戴上,让陈尧叟感激涕零。宴罢出宫,一阵风扑面而来,吹落了一片花瓣,陈尧叟赶忙叫侍从拾起,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还说:“此乃官家所赐,不可弃之”,郑重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官方来说,戴花是上下级之间联络感情的方式,更是一种礼仪,凡圣节庆寿、立春入贺、闻喜赐宴、祭祀天地祖先之类的活动中,人人皆戴宫花。《宋史·礼》记载:“前二刻,御史台、东上阁门催班,群官戴花北向立,内侍进班齐牌,皇帝诣集英殿,百官谢花再拜”,皇帝召集朝会,戴花是百官必须履行的程序。
网络配图
花有生花与像生花之分,生花即时令鲜花,像生花是假花,由绢类织物制作而成。宫花属于像生花一类,是宫廷特制的赏赐品。什么身份戴什么花,什么级别戴几朵花,都是非常讲究、有明文规定的。
不过,像生花再美,毕竟是假花,远不如娇艳名贵的鲜花受人青睐。像与王公大臣交心谈话、宫中举行“钓鱼宴”(皇帝牵头组织的文娱活动)等场合,皇帝赐予的,大都是鲜花,而且身份越尊贵,赐予的鲜花也越珍贵。然而,珍贵鲜花难得,在运送京城的过程中又有保鲜等一系列问题,这让当时的人们伤透了脑筋。宋真宗时代,洛阳牡丹闻名遐迩,姚黄、魏紫等牡丹珍品更是冠绝一时。但洛阳距京城两百多公里,以当时骡马帆舟等落后的运输条件,要把那些牡丹极品完好地送到京城,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此,洛阳留守们想尽了办法。比如,为了防止花瓣掉落,并做到保湿不干,他们把花放置于竹笼,在花的周围塞满了嫩绿的菜叶;为了保证枝茎的稳固,他们发明了“蜡封花蒂”的办法,即用蜡封好花蒂,花可数日不落;为了抢时间,他们还要求送花府校快马加鞭,昼夜兼程,以“特快专递”方式送达京城,以博帝王一笑。虽说只是一朵小花,却实在是一个艰苦卓绝的任务。套用小杜的名句,那真是“一骑红尘君王笑,无人知是牡丹来”。
网络配图
宋人爱花戴花之习,从官方层面来说,除了一定的文化爱好和笼络人心的因素之外,主要是追求奢华和贪图享乐的表现。什么叫奢侈?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成千上万老百姓夜以继日地劳作,也只能供他们片刻的欢娱、瞬间的消遣,这就是奢侈。“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陆放翁的诗句,浓浓的愁绪,反映着民间的疾苦,流泻出心底的愤怒。如果他们能少一些奢侈和荒淫,那叫卖声或许不至于如此悲苦吧?由于统治者穷奢极欲,荒淫无度,从而导致了“靖康之耻”,国都被占,皇帝被俘,曾经辉煌于世的大宋王朝就像一朵即将凋谢的花一样,偏安一隅,苟延残喘,最终走向了衰败和灭亡。
TAG:
热门标签: 行情(1) 酒精性(1) 迎来(2) 周宣王(1) 深重(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古代皇帝请客吃饭 大臣为何要跪趴在地上吃?
乾隆廿六年正月,乾隆帝在紫光阁设平定准部、回部庆功宴。姚文翰的《紫光阁赐宴图》描绘了宴庆的宏大场面(局部)。 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一顿饭或吃的东西。不过,吃皇帝请的饭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
上一篇
唐婉是陆游的表妹?其实两人的关系是这样的
说到《 钗头凤 》,稍微懂点文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个词牌最著名的两首词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就是陆游与其妻唐婉的爱情故事。 史料记载,陆游年轻时娶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