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宋朝女人坐凳子椅子竟是伤风败俗之事
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坐在凳子和椅子上已是司空见惯、自然而然;可宋朝的妇女若是坐在凳子和椅子上,那简直是惊人之举,甚至会被认为是伤风败俗。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里写道:“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杌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更不用说在宋朝之前了,就是对男人来说,凳子和椅子那也是罕见之物。也难怪许多古代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戏曲乃至小说,会常常犯“硬伤”“穿帮”了。
网络配图
古代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他们都是从动物进化而来,所以在漫长的岁月里刚开始还只是习惯于席地而坐。直到汉朝建立以后,中国人才渐渐坐到床上去了。但在起初,人们虽坐于床,却仍保持着席地而坐的姿势,“凡坐必屈脚”。日本人和韩国人到现在还保留着这种习惯,日本人更为其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榻榻米”。今天北方的农村人盘腿坐在炕上,情形大概也相似。到南朝末期,先祖们才慢慢地有“跛床垂脚”,也就是垂脚坐在床沿上的姿势。当时尊贵者独坐一床,而宾客臣属则连床而坐。
古人的这种坐床习俗,是由西域地区的胡人传入的。胡床在魏晋至隋唐时期使用甚广(隋唐二朝的帝王乃至臣将们,本身其血统里就有许多胡人的成分),有钱有势的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侍从下人扛着以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
网络配图
这种胡床当然不像今天的床铺一样是庞然巨物,它体态轻巧、大小适宜,其实已经具备了今之凳子的形状、功能,但因为那时还没有“凳”的称谓,人们便仍习惯于叫它是“胡床”。这便是中国的凳子的雏形。特别是唐宋以后,凳子的使用便逐渐增多(但妇女坐凳子的现象还不多见),凳子的名称也被广泛运用,并从中国传统的床榻的品类中分离了出来。
据学者骆昌芹考证并在其文章中说,我国古代的凳子形式多样,主要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几种;到清朝时又增加了梅花形、桃形、六角形、八角形、海棠形等样式。还有一种上下为平面、两端小、中间大的花鼓形状的圆凳,使用时根据不同季节辅以不同软垫和刺绣精美花纹的座套,名曰“绣墩”。在河南洛阳龙门莲花洞石刻和甘肃敦煌西魏壁画《五百强盗成佛图》里,佛祖释迦牟尼所坐的圆墩就是这种坐具的真实形象。其实,中国古代的“凳”字,最初并不是指坐具,而是专指蹬具。它往往与床榻、椅子组合使用。
网络配图
除了蹬之以上床或就座外,它还有搭脚的作用。一般椅子的坐面较高,超过人的小腿高度,人坐在椅子上就会两脚悬空。但倘若放置脚凳,把脚放在凳上,那就坐得舒适多了。至于把无靠背的坐具一概称为凳子,那还是后来的事情。 就这样,凳子在被人们广泛使用以后,就改变了大家许多年来席地而坐的习惯。到后来,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普遍垂足坐在凳上,于是身体更加舒适,行动也更加方便了。
TAG:
热门标签: 供果(1) 原点(1) 第六(1) 纸皮砖(1) 月球(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杨玉环给唐玄宗带了绿帽?安禄山与杨玉环有染?
杨玉环,古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出生于宦门世家,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网络配图 杨玉环一生有两个谜团,第一..
-
上一篇
古代女人惩治小三的惊人手段:竟烹煮尸体
在物欲横流、婚姻岌岌可危的今天,很多遭到配偶背叛的主妇,愤而将小说电影中的常见手段搬入自己的生活,就是雇佣侦探搜集丈夫的偷情证据;然后,捉奸在床,先是不顾一切地殴打“小三”以发泄一腔怒火;而后拍下录像或照片发在网上公开“小三”被堵在床的狼狈过程,手段不所不用其极,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网络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