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究竟为何不敢让白起直接PK廉颇
前两天,老福跟大家一起聊过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赵国40万大军被活埋。
这一场战争,对于国家来说,秦国赢了,但对于双方主将来说并没有赢家。
因为它成就的是两个将领的恶名,我们先说白起,不管他的战斗实力多强大,军事才能多出色,但更多人记得他的可能只是杀了40万战俘的屠夫本性。而赵括,更是成了纸上谈兵的鼻祖,其实赵括也是挺冤的,他还曾打败过白起呢,可惜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他输掉了长平之战,并让自己的40万弟兄让人给屠了。
网络配图
不过聊长平之战,我们光知道白起和赵括是不够的。
在长平之战的前期还有一位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的将领参与其中,它就是赵国名将廉颇,不过他当时的对手不是白起,而是秦国的另外一位名将王龁。
据史料记载,在寨昭襄王四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60年的4月,秦王命令王龁带领秦国部队进攻长平。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正式爆发。
而此时,驻守长平的正是老将廉颇,在最初的交战中,因为双方兵力有所差距,王龁在廉颇身上占到了一点小便宜,赵军打了一些小败仗,有一名都尉被杀。眼见秦军来势汹汹,实力强劲,老江湖廉颇便改变了战略,“固壁不战”,谦颇知道我实力不如你,但我运用城墙来防守,却仅仅有余。
另一边赵国的老大也不想打,因为胜秦没有把握,所以赵孝成王与平阳君赵豹商议与秦人媾和,并派了一个贵族去秦国淡和。可是秦昭襄王不同意。
不同意那怎么办呢?那只能硬着头皮打了,这边正好廉颇用上了“固壁不战”的战术,避开了秦军的锐气。秦军多次挑战,廉颇就是不应战。这对于远征千里而来的秦军来说,实际上就是意味着走向失败。其实秦军一直就是善于突进急击,速战速决的,一旦攻势受挫,他们的士气就会降下来,实力也就打了折扣了。所以这对秦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网络配图
秦国这边发现了自己来硬的找不到突破口很是着急,大臣范雎便想出一个反间计,他派人到赵国去散布谣言,说廉颇带着赵国的将士在长平打仗,根本不用心,天天躲在城里是贪生怕死。这赵王一听有那么一点道理,秦军都欺负到自己的头上了还不反抗,难道是想投降叛国吗?
于是赵王便决定用主战派的赵括替换廉颇,并且给他增加了20万大军,打算跟秦国来决一死战。
廉颇当然不是贪生怕死,也不是打算叛变,他只是准备以这样的方式先挫杀秦军的锐势,然后再找机会出击。可惜廉颇并没有解释的机会,将军之胜谋,却最终没有条件能够得以实践,名将廉颇无故被赵王解职,使战局急转。
赵国这边换掉廉颇以后,秦国那边也换掉了主将,用白起代替王龁。
网络配图
此时,秦军和赵军都集聚了全部实力,准备在这里作拼死的一搏。
公元前260年9月,在长平山地,秦军与赵军的大决战开始了。白起完成了对赵括属下40余万赵军的分割包围。被围困在长平的赵军,军粮补给已经完全断绝。随后白赵射杀了赵括,又将其属下40余万士兵全部活埋。
看到这里,网友们可能觉得挺遗憾的,廉颇跟白起这两个战国名将本来是有机会在长平决一死战的,可惜最终这个机会被秦王和赵王两个老大给没收了。秦王不打算用白起对廉颇自有他的想法,两人一个善攻一个善守,他们打下去有可能是平局,更可能的是两败俱伤。所以秦国才想办法把廉颇调开,才有更大的把握来战胜赵国军队,同时也说明了秦国对廉颇还是很忌惮的。
TAG:
热门标签: 黄油饼干(1) 抓住(6) 休息(1) 各国(1) 北京城(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現代伪娘火了:在古代是否也有伪娘的存在?
“伪娘”这个词最近很火。所谓“伪娘”通常指的是有女人美貌的男子,且有的可能更胜过一般女子。然而你知道嗎?伪娘并非现代专有,在古代也有绝美男人化身“女子”的例子。 要说起来,伪娘这种角色不是最近才有的,其实,古代早已经有伪娘这种角色了。古代的伪娘大多出现在戏班中,那时候,登台唱戏的女子几乎没有..
-
上一篇
雍正血祭康熙陵内幕:跪着上坟填土 号泣不止
雍正帝即位后,加紧为逝去的父皇大办丧事。令人感到惊讶的是雍正帝在父皇的丧事活动中,表现得异乎寻常。 一是哭晕过去。清朝皇帝办丧事,讲究要哭,不仅女眷要哭,男人包括皇帝都要哭,而且要大哭,谁哭得最伤心,谁就是最孝顺。所以,一定要达到哀号的程度。我们翻阅档案的时候,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康熙帝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