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知县的"流水账":春节贴门神都记录在案
中国正史重政治而轻财经,因此,在正史里很难找到有详细记录的财政资料。而在一些杂记里,我们不但能发现一些具体资料,而且随意而成的杂记所记录的内容往往会比正史真实,其中明代北京宛平知县沈榜所著的《宛署杂记》就是其中之一。
网络配图
沈榜是个有心人,在万历十八年(1590年)任宛平知县期间留心政务,利用县衙中的第一手资料,编纂了一本《宛署杂记》,里面详细记录了该县的政治、经济、历史、人文等资料。尤其是第十四、十五两卷,题为“经费”上、下,把宛平县每年的例行财政支出分门别类地纪录下来,成为详细而透明的财政“流水账”。
明代北京地区称为顺天府,辖区多达20多个州县,其中宛平、大兴二县为附郭县,又称为京县,以北京城的中轴线为界,城西部及郊区属宛平,城东部及郊区属大兴。由于是附郭县,每年京城各坛庙及皇陵的祭祀费用、中央各衙门的办公用品,还有在北京举行的各级科举考试的组织经费等,都要由宛平、大兴两县共同承担。
网络配图
所以,《宛署杂记》“经费”下的“子项目”有:“坛祭、宗庙、陵园、行幸、宫禁、内府、各衙门、乡试、会试、殿试、乡会试武举……”
支出的项目有大有小,小项目只需十几两银子。如天坛的“冬至祭”,宛平县只需预备50束“苇把”,200斤“烧香木炭”、15两灯油以及100斤木炭,连同运送的“脚钱”,总共才十七两四分五厘银子。而大宗开支则要几百两、上千两。
如宛平每年都要与大兴县分担宗庙的祭祀开支,12个月的费用加起来,宛平的支出是白银450两(折合人民币11万元)。至于三年一届的“会试”,宛平要担负将近1000两银子(折合人民币近24万元)的费用!为中央各衙门提供办公费用,负担就更沉重。服务对象包括翰林院、六部、都察院……总共30多个衙门。
网络配图
当年宛平县财政列支十分细致,连大年初一需要贴多少门神、对联都写得清清楚楚。《宛署杂记》记载:“太仆寺正堂、大门、二门、东西角门、土地祠、后宅门,大小门神、桃符各二十副,共价一两四钱三分二厘。”由此可见,明代财政的精细化管理十分严格,增一项用度、撤一项开支,都是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要想巧立名目、借机敛财,并非易事。
沈榜刚上任的时候,宛平县财政只有50余两存银,而年财政支出却需要6000多两。经过沈榜任职三年开源节流的努力,宛平县的财政收入不仅能够满足开支之需,而且还有1000多两银子的积累。
TAG:
热门标签: 奔赴(1) 逆时针(1) 宝葫芦(1) 神魈(1) 耗气量(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古代贵族离婚也有仪式:证书竟需两家父母作证
古代贵族的离婚,有一定的仪式,《礼记》中记载,不但有夫出妻的仪式,也有妻出夫的仪式,出跟被出的双方都以谦辞自责。从史料中保存的唐人“放妻书”(离婚证书)看来,当时男女的地位似乎相当平等。“放妻书”内容大体分成三段。第一段重述夫妻缘分,经累劫共修得来,本应如水如鱼,同欢终日。网络配图 接着第二..
-
上一篇
明孝宗擦了一个屁股 竟然就拉动了一个产业发展
在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皇帝像明孝宗朱佑樘那样能将个人“擦屁股”的事和一个产业的发展如此紧密的联系起来。事情大致是这样的: 明孝宗朱佑樘是一位为人宽厚仁慈,而又躬行节俭的皇帝。他的这种节俭在擦屁股这件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明朝的皇帝以往擦屁股用的是纸张大小的锦帛。这种锦帛用川中野生蚕丝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