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奇葩科考:15次考不及格就可以被录取
大家都知道,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度就慢慢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成为了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
网络配图
也正是因为科举制度的新起,这才打破了以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传统,使得无数的寒门子弟得到了用武之地,有了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
在古代,科举考试一般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虽然各个朝代在科举考试的具体细节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古代科举考试录取要求是非常之高的,比现代高考录取比例无疑是低很多。
网络配图
举个例子,据《通典·选举三》所述:唐朝初年“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也就是说一个大的郡,录取人数也不过区区三个人而已,而唐朝时期的一个大郡一般是3万户人,以每户最少5人算起,一个大郡至少15万人以上,科举录取比例不足5万分之一!
也正是因为唐朝科举考试进士录取要求严苛,宁缺毋滥的原则,所以也使得唐朝成为了的历史科举录取率最低的朝代。到了宋朝,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君子六艺的改变,外加老赵家重文轻武国策,使得科举平民化。
网络配图
据统计仅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全国各地参加解试的考生就有10万之多,这也使得宋朝科举考试的录取比例一度高达百分之十。再加上宋朝初年,赵匡胤曾规定:凡是考了十五次以上任然没有被录取的,可以不用再考试,就能破格录取拿到“本科”学历,让宋朝成为中国古代是最容易金榜题名的朝代。
TAG:
热门标签: 王熙凤(10) 三国演义(21) 策划(1) 面漆(3) 核桃(5)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慈禧太后逃西安不带大内侍卫 却带着这支队伍
话说咱大清国慈禧老佛爷听到八国联军要打到北京了,这把她给吓得呀,赶忙收拾行李,带着皇上,奔西安逃难去了。慈禧毕竟是国母,逃难也不能说是逃难,美其名曰“西行查以民情”。看看逃难都说得这么亲民,可以想象当一个统治者说瞎话的功夫一定要杠杠滴。网络配图 但话又说回来,你跟着百姓说老佛爷被打得逃到西安..
-
上一篇
光绪还活着 为何就被慈禧逼着穿上了寿衣?
戊戌变法之后,光绪跟慈禧彻底闹翻了,两人之间的画风一下就从母慈子孝变成了母恶毒儿寡义。但清朝的权力实际上是掌控在慈禧手上,光绪不过是个空架子,因此慈禧便变着法儿的整光绪,将他死死押在瀛台不见天日。 不过光绪也有他的优势,那就是年轻,只要能够顺利的熬到慈禧去世,那他就是实至名归的天下之主了,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