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被杀惨剧:失去的不仅仅是青囊经
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特别是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和文臣武将,早已被《三国志》所记载、早已被《三国演义》所演绎、早已被世人所传颂。千百年来,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三国历史人物,莫过于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莫过于为人奸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阿瞒,莫过于凭借长江天险独霸江东的孙仲谋,莫过于尽忠报主而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莫过于“既生瑜,何生亮”的东吴大都督周瑜等等英雄人物,其实关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史料记载和民间演义都非常之多,人们皆非常熟知。
但关于“神医华佗”的记载和演义,相对于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而言还是比较少的,人们所了解的“神医华佗”,也无非是从《三国志·华佗传》记载的健身秘笈“五禽戏”与《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第七十八回为曹操“治风疾而身死”等相关章节了解到华佗的高明医术及华佗被曹操杀死的原因等等。
网络配图
大家都知道华佗在世的时候,因其医术高明而与董奉、张机并称为“东汉建安三神医”,特别是华佗首创发明的全身麻醉药“麻沸散”而著称于世,被世人尊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足见其医术和救世济人的本领是何等的高强,只可惜如此的神医也被那疑心太重的大奸之人曹阿瞒所杀。假如华佗不被杀,想必中国的医药事业更发达。原因及理由如下:
第一、华佗假如不被杀,外科手术或更发达。华佗医术全面,但其最为擅长的医术莫过于外科手术,其首创的全身麻醉药“麻沸散”估计当时在全世界的医学界也是独一无二的,也由此使人类掌握了“麻醉药”的运用与操作技术,更让人类在手术中减少了诸多的痛苦。试想,如果华佗不被曹操所冤杀,那么其流传于世的手术也绝对不可能局限于用在家禽牲畜上的“阉鸡劁猪”小手术,或许其发明创造的且极为娴熟的用在人类身上的外科手术将得到一脉传承和发展壮大,也不至于去学西方的外科手术而给重病患者用那“钢钉钢架”放置在身体中。
须知: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人类文明史,除了古代的“四大发明”之外,在医学和建筑等等方面也是有津津乐道的地方和优长,比如中国古代和昔日的木匠在打造家具和木制品的时候,从来不用铁钉铆架的!为何?就是因为深受祖师爷鲁班一脉相传的缘故。那么,同样在外科手术方面,如果华佗不被曹操所冤杀,或许中国的外科手术要比西方更发达。
网络配图
第二、华佗假如不被杀,中医理论或更发达。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前中国真正懂中医的、会中医的、运用中医的、且有中医执照的医生仅为20000余人,这对拥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简直是“无法相信”,而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庸医多半是骗人钱财的江湖骗子,他们利用国人对“中医治标又治本”的心理来引诱“有病乱投医”、“偏方治大病”的患者及家属,从而让更多的人远离了中医,而选择了“治标不治本”的西医。说到底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遗失,更是华佗《青囊经》的失传。
如果华佗不被曹操所冤杀,那么其流传于世的医学理论将得到后人的继承和发展,或许当前中国的中医理论将更加趋于完善。尽管《三国志》亦记载了华佗收授了多名弟子,其中最为出名的有樊阿、吴普、李当之三人,但华佗只向他们传授了医术,并没有向他们教育中医理论。更何况年轻时的华佗重点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救世济人上,只是到了晚年六十余岁的时候才用心撰写医学理论,但只可惜因被曹操所冤杀,而使华佗一生的心血付之东流,其精心撰写的《青囊经》、《枕中灸刺经》等多部著作,因他的冤死而失传。
网络配图
第三、华佗假如不被杀,中医医术或更发达。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远比西医既用听诊器、又用这个超、那个仪、拍个片省事多了、省钱多了。如果华佗不被曹操所冤杀,想必中医医术更发达。要知道华佗一生所从事的中医,是非常全面的,不仅在外科手术方面是“外科鼻祖”,就是在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五官科等方面,也同样有着非同寻常的高明医术,就是流传于今天的针灸术也离不开华佗的功劳。
尽管华佗以后,又出现了唐朝的“药王孙思邈”、明朝的“医药实践家李时珍”,但他们的医术相对于华佗而言,估计还差点火候。为何?因为当人们有重病被“妙手回春”的医生所治愈后,皆用写有“华佗再世”的锦旗来感谢,说明了“神医华佗”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份量!因此说:华佗假如不被杀,中医事业或更发达!
可惜的是,历史不能重来,华佗被杀已经逆不可转,我们后人只能徒增伤感了。
TAG:
热门标签: 电源板(1) 生产线(1) 黄秋葵(1) 回合制(1) 蓄电池(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吕布戏貂蝉的历史真相:诛董卓与貂蝉无关
据传貂蝉是汉献帝时司徒王允的歌妓并养女,天生丽质,能歌善舞,体态轻盈。某日夜间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恰巧为王允瞧见。于是,王允便将貂蝉精心包装为“闭月”,让她先投怀董卓,再引诱吕布,从而留下一个“吕布戏貂蝉”的千古传说。而这一故事传说伴随《三国演义》在民..
-
上一篇
大太监李莲英当初为什么会自愿选择进宫?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1848——1911)(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 网络配图 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