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监最看重的一样东西 生前拼了命的赚钱
电视剧《走向共和》里出现了十分滑稽而又令人费解的一幕:大太监李莲英从小德张口中得知自己的命根子不见了,那叫一个着急啊,不仅翻箱倒柜,恨不得挖地三尺;而且和慈禧太后打牌时也无精打采,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就在李莲英无可奈何之际,袁世凯的幕僚杨士琦出现了。杨出面将一个精美盒子交给了他。李莲英接到盒子顿时喜笑颜开,心里舒缓了很多。这个精美的盒子里装的其实就是李莲英的命根子。
网络配图
对于太监而言,命根子早在入宫净身之时,就已经和身体分离。既然已经割下来了,丢了就丢了,况且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李大总管为何还要耿耿于怀,并视若珍宝呢?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我们都知道,古人自古就有死后留全尸的观念。比如,古代犯人在被执行死刑时,其家人往往行贿刽子手,希望落刀时尽量黏连皮肉,别断的太干脆,为的就是死后能有个全尸,或不至于身首异处。同时,我们也常常读到,古代犯事的官员在即将被处死时,如果皇恩浩荡,大发慈悲,赐下白绫或毒酒,那便是无上的光荣,当事人也可以走的无牵无挂。
网络配图
对于太监而言,因为身体器官的缺失,他们更为敏感,也更为看重这个。首先,他们不仅在公众场合闭口不谈命根子,还给其冠以更为儒雅的一个名字“那话儿”。其次,在太监的观念里,如果自己的“那话儿”丢失不见,是没有资格葬在自家祖坟,也不能和自己的父母埋在一起。再次,民间常常认为“六根不全阎王不收”,太监们身体缺少了一部分,死后连阎王爷都不会收留他们。
也正因为此,太监们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在死的时候能把他的这个东西随同肉身一起带进坟墓。
为什么说是最大愿望,难道这个很难实现吗?
网络配图
事实的确如此。综合来看,主要有两大难题。其一,太监进宫都需要经过净身这一道程序,而老时要将“那话儿”随同下葬,几十年的时间,“那话儿”是如何保存的呢?其实,太监们的“那话儿”被刀子匠割下来以后,一般都要经过油浸、石灰吸水等程序,然后放在一个叫做“升”的盘子里。独特的处理方法,可以保证“那话儿”经年不腐。其二,“那话儿”一旦被割下来之后,刀子匠往往给他们标上名字,并用一块红布将升包好捆紧,悬挂于房梁之上,取其红步(布)高(升)之意。而对于“那话儿”太监们是无权索要的,只能通过日后“赎兰”(用金钱赎回自己的命根子)。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太监们一旦入宫那么拼命省钱,要么拼命捞钱,为的就是将来有能力赎回“曾经的最美”。
于今人看来,无论太监们将来有无能力“赎兰”,太监们的人生都是一个悲剧。如果这个东西丢了,那更是悲剧中的悲剧了。这种悲剧折磨的是一个个体或者群体,而折射的却是畸形的制度本身。
TAG:
热门标签: 猪蹄(1) 萧赜(1) 宁国公主(2) 三大凶神猛将(1) 发物(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武圣关羽关老爷为什么会变成财神爷?
在中国的传统民间信仰崇拜中,对于“关羽(关老爷)”的崇拜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关羽本来只是三国割据政权蜀汉的一名大将,最后还成了身首异处的“败军之将”。可是在之后的几千年里,关羽在中国社会中却得到了无人可及的供奉,成为“武圣关帝”,拥有无数的“职称”。 网络配图 说起来,关羽..
-
上一篇
古代后宫确立一制度 皇帝的夜生活从此身不由己
明清两代的皇帝虽然高高在上,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但个人私生活,尤其是性生活却受制于一套制度的约束。在这套制度里,皇帝的性生活全部交于内务府下一个喊作敬事房的机构进行管理。不同于内务府其他机构对皇帝的日常生活进行安排,敬事房的独特职能,诸如安排皇帝的房事、给皇帝的性生活计时、记录每位妃子孕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