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是真神仙还是假道士?为什么说于吉就算到曹操刘备处也是必死?
于吉就这么被杀了,当然有信奉的人就说,于吉没有死,而是脱下皮囊成仙了。裴松之还引用了几家相关史料,大都是说于吉如何有神通,却依旧被孙策斩杀。孙策为什么要杀于吉,情况非常复杂,我们这里不说是不是于吉挑战了孙策个人的权威,而先说说于吉这人。于吉出场便被捧为神仙,地位崇高。我们要知道,佛教大约是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的出现,才有了道教的产生。道教就是为了对抗佛教而横空出世的,佛教讲轮回,道教讲修道成仙,这些和世俗政权有时是相抵触的,在中国,皇权永远高于宗教权,当宗教权挑战皇权时,其结果可想而知。于是乎,明白于吉为什么要被孙策所杀。
如果孙策不杀于吉,任凭他在自己的地盘发挥发扬,最后的结果就是成就了于吉的美名善行,突出了孙策的暴虐,那么长此以往,直接会威胁到江东政权的稳固,甚至有可能一夜崩溃。这不是笔者在危言耸听,诸位看看,在孙策掣宝剑令左右速斩于吉,众官还在力谏,当时孙策是怎样的表现,策怒曰:“尔等皆欲从于吉造反耶!”众官乃不敢复言。这是什么?这有逼宫的味道,看不见的硝烟,人们眼里只有于吉,少了孙策。孙策的命令遭到了消极抵抗,强烈的挑战。长此以往,孙策还怎么带兵打仗,与他的那些对手们一决高下。所以,孙策是明智的,看得深远的,有独到眼界的,不愧为“小霸王”的称呼。
其实,于吉即使去到曹操、刘备那里,其结果都是一样的。为什么?
因为,若在和平时期,也可能遇上大度的君主,封个国师,帮助料理朝庭事务也不是没有可能,读《西游记》便知。但在攻城掠地,军阀混战,抢占地盘,都想做老大称王的混战之时,无疑是行不通的,乱世需重典。需要的是绝对权威,被崇拜的只能独尊,只能是王权,至高无上的威严哪儿会允许其它的来抢来夺,或者削弱,这也是于吉被杀提供了大前提。所以,不要认为曹操、刘备就只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不杀人,看看孔融、吕布的下场。
当然,于吉也是清醒的,他自己也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但为了宣扬自己的法术,弘法,也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总的来说,于吉死得冤,也不冤。冤,这样一个为百姓做事,普施符水,救人万病之人,在战乱中被杀,确实有几分冤屈;说他不冤,也一点没错。因为于吉出现在一个不该出现的地点和时间节点上,我们想想,他要是出现在乡村,在和平时期,会被杀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具体理由就不展开来说了。可他偏偏要出现在孙策的眼面前,出现在吴会,出现在孙策统兵打仗,建立根据地,扩充地盘的时间里,错矣。所以,做再正确的事,不管出发点多好,如果时间地点没有把握好。结果可能背道而驰,适得其反。
于吉就是例子。
于吉虽然在《三国演义》里出场急促,时间也短,但这股力量不可小觑。归纳起来,于吉的死,死于这三点:
一、 动摇了孙策的群众基础,那可是政权的根基。(群众膜拜)
二、 削弱了战斗力和凝聚力。(文武将官公然反对孙策)
三、 搞乱了法纪,败坏了秩序。(狱吏为了于吉私自宽刑,违法)
TAG:
热门标签: 韩惠珍(1) 后宫(13) 保险管(1) 成年人(2) 摩洛希亚共和国(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孝庄皇后给康熙留个难题 康熙至死都没有解决
康熙八岁登基为帝,八岁的幼子懂得什么呢,在尔虞我诈的朝堂上,这么小的皇帝上去就是当炮灰的,多亏了孝庄文太后,康熙从登基到亲政的这一路走的有惊无险。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75岁的孝庄离开了人世。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也不知孝庄太后是怎么想的,她去世之前曾特意嘱咐康熙说,太宗皇帝去世已久,..
-
上一篇
揭慈:慈禧的宫廷沐浴程序比杨贵妃出浴还奢华
很难想像,在没有自来水的古代城市,人们该如何洗澡。一百多年前,某些先人们使用的依然是井水,那井都是露天打造的,常常可以从中发现死猫和死老鼠。 古时候,人们不仅用水困难,也缺少清洁观念。人每天要洗一洗,这件事开始得不算很久。即便是地位显赫的皇帝也断没有这种意识,更不用说平民百姓了。 网络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