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因为这是魏延给诸葛亮下的套
子午谷奇谋从来是三国的一個热门话题, 即使很多人为此争得面红耳热, 亦没有达成多大共识, 那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究竟是甚么一回事?
不同史书有不同记载:
在三国志, 魏延要将兵万人从子午谷突击关中, 主攻目标是潼关而不是长安:
[延每随亮出,輙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
魏延目标是要在潼关顶著曹魏关东援军, 让诸葛亮打下关中后与他在潼关会合。
在魏略, 却是魏延将兵万人, 只带备十日粮, 出关中后吓走夏侯楙, 依靠长安官储与平民百姓之谷为食, 廿天内曹魏关东援军不会到达, 而诸葛亮从斜谷出击, 应该已可以抵达长安, 一举打下咸阳以西关中地区:
[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于南郑与羣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壻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黄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陈壽作为蜀人, 所记应比魏人可信, 但即使蜀魏所记有所不同, 但有一个重点如一:
诸葛亮部需要如期抵达关中。
对魏延要求, 诸葛亮可不答应。
明面上, 诸葛亮以魏延战略过险为由, 而加以拒绝。 但要知道, 魏延所提的是要亲自将兵, 涉险的是他亲自本人, 非随意去找他人冒险, 而将自己就处於安稳境地。 蜀汉要讨伐曹魏, 以少击多本身就是一个大风险行为, 将军本人愿意亲身冒大险, 倒是主帅忽然间变得仅慎起来。
那真的正如后世所说, 诸葛一生唯仅慎, 孔明真的不愿意冒险吗?
无对比就无伤害。
在第一次北伐时分兵, 以赵云出箕谷为疑兵以吸引曹魏主力, 明确了诸葛亮瞭解分兵的重要性;
在稍后的街亭一役, 诸葛亮更冒了一个大风险, 不单以少击多, 派出前锋去阻挡张合的五万大军, 兼且以毫无亲身实战经验的马谡作为主将去担负这个重责。
对于那些仍然认为诸葛一生唯仅慎的人, 希望他们去解释上述两组情况。
对于子午谷奇谋, 魏延从来没有认为他自己能单独打下关中, 他的突击只是为诸葛亮的大部队进行穿插, 迂回到关中后方为大部队争取战略主动权, 能打下关中与否, 其实主要还是要看诸葛亮的大部队能否直扣关中, 如期抵达。
所以对于很多人去争论子午谷计划魏延能成大功与否, 我认为他们是找错重点了, 魏延可从来没有想过他自己从子午谷出击就去打下关中。
而且, 魏延是「每随亮出,輙欲请兵万人」。 这个「每」字, 表明了子午谷战略不止在第一次北伐中被提起, 而是在其后的北伐中多次被提出仍然被佢绝。 那问题又来了, 如果说第一次北伐不愿冒险还可说情有可原, 在其后多次北伐用尽其他方法皆无功而还的情况底下, 试问还有甚么理由去阻挡尝试子午谷战略呢? 要知道自第一次北伐后, 魏延已是无可争议的蜀汉集团第一将领, 连他本人亦愿意亲身赔上性命风险, 丞相再多加阻拦未免失去说服力。
虽然魏延的子午谷计划, 从军事角度言, 亦并不是多大绝不可少的奇谋妙计, 所以诸葛亮所不答应的, 亦不会是魏延亲自前出子午谷所涉及的风险, 而是要诸葛丞相按期抵达长安!
假设, 魏延部按期完成军令, 而诸葛丞相失期, 那会发生甚么情况?
明显地, 一个军事上无能、不能按时完成战略任务的将领, 不大可能再承担北伐主帅的重责, 尤其是发生街亭一役这种重大失误后, 如果再有有违重大军令的这类事情, 即使诸葛亮仍厚著脸皮, 军中诸将怕且亦会开始生异心罢。
所以, 子午谷奇谋, 奇实是魏延要给诸葛亮下的一个套。 最明显的就是, 第一次北伐时被拒绝, 继后仍不停提出同一方案, 就是要丞相好看。
孔明是聪明人, 对于魏延的用心, 自当明瞭。 丞相之所以动下杀心, 怕且这个子午谷奇谋是一重大因由了。
TAG:
热门标签: 要点(1) 青楼女(6) 陈叔陵(1) 很多(5) IP(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世界最高雕像,印度建182米萨达尔-帕特尔的塑像
印度建世界最高的雕像,这是为他们的印度开国元勋之一萨达尔·帕特尔建造的巨大塑像。 这此之前,世界最高的塑像是中国河南省卢舍那大佛,这里让我们先来看看此前的世界最高的塑像都有哪些。 即将建造的世界最高雕像萨达尔·帕特尔塑像将由美国特纳建筑公司承建,前此这家公司曾经建造过世界第一高楼,阿拉伯联..
-
上一篇
清朝这个陋习,直接导致晚清最后三个君主不孕的直接原因
满族从关外入主中原,在许多方面保留了少数民族的习俗,在婚姻方面更是如此,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姑侄、姐妹同侍一夫。在汉族儒家伦理纲常看来,这属于乱伦。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落,娶了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的女儿为侧妃,开启了与蒙古部落联姻的先河。不仅如此,大清皇帝、王、贝勒等贵族,不单娶了蒙古部落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