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和他的三千老婆是如何在北京过冬的?
过去的北京,比现在要寒冷很多。
那时候,一年中有将近150天都是寒冷的冬天。 清朝的皇帝通常会在西郊的园林度过夏天,在紫禁城里度过冬天。
那么紫禁城里究竟有着怎样的御寒措施呢?
01
第一道防线——宫墙
故宫内的建筑,通常以院落为单位。每个院落都会有单独的围墙。这一道又一道的围墙,既可用来防火,同时又可抵御冬天的寒风。
此外,故宫内的大部分宫殿都是坐北朝南的,这种设计本身就有利于依靠自然日照取暖。
再者,大部分宫殿都建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也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
02
早期的地暖——火炕与暖阁
故宫内的宫殿大多设有火炕,炕下有火道,其结构与今天北方农村中的火炕相似。
另外,宫殿内暖阁的地面也是可以加热的,这就是早期的地暖。
炉坑内设有炉膛,并与殿内烟道连通,由专门负责司炉的太监蹲身在此点燃柴炭,殿内循环的烟道就会产生热流,烘热地面,殿内温度随之徐徐上升,以达御寒之目的。
坤宁宫东暖阁,如今还保留着这种设施。
殿前的炉坑口覆盖着包着铁板的木盖,至今可见。
03
精致的“暖器”——熏笼与手炉
故宫的宫殿内,冬季还会陈设火炉用来取暖,称作薰笼。薰笼的制作十分精美,分为盆和笼两部分。
大的薰笼重达数百斤,通高1米多,或3足,或4足,有的是青铜镏金的,有的是掐丝珐琅的,十分华贵。
如今,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内,都可以见到当时陈设的薰笼。
除了大的薰笼,还有一种小的火炉,随手可以提动,放在脚下暖脚的叫脚炉,用来暖手的叫手炉,它们的制作更加精美讲究。
当然,这种小的火炉只有帝、后及妃、嫔们才能使用。
手炉通常是放置在火炕上或炕桌上的,手炉上端设有提梁,根据主人的意愿,可以由太监或宫女随时移置到适宜之处。
04
好炉配好炭——红罗炭
故宫内火炉中烧的木炭,是最优质的“红罗炭”。
这种炭是由涿州、通州、蓟州、易州及顺天府所辖的宛平、大兴等县用硬实木材烧制的。
成炭以后,运送到红罗厂(今西安门外),按尺寸锯截,盛入涂有红土的小圆荆筐,再送入宫内使用,所以名为“红罗炭”。
故宫内房屋数量多,人口也众多;在漫长的冬季,所需用木炭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清代乾隆年间,宫内按份例供应木炭,每日供应的标准是: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90斤;贵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孙,10斤。
05
服饰很重要——冬服
在冬天自然要换上保暖效果更好的服装,皇帝也不例外。
在服装的纹饰上,冬夏差别不是很大,区别主要是在材质上。
冬季的龙袍,会用黑狐皮制作,用海龙、紫貂滚边,保暖效果出众。
帽冠则用熏貂和黑狐皮制作。
06
舌尖上的温暖——火锅
故宫内的火锅可分为两种:其一为组合式,由锅、炉支架、炉圈、炉盘、酒精碗五部分组成,可同时烧煮食物,也可单独用锅温热食品。
其二为锅中带炉,炉内烧炭火,把水烧开以涮煮食物,和我们今天吃的火锅类似。
火锅在清朝是著名的宫廷大菜,涮食的菜品也是非常丰富,其中以羊肉、鹿肉、狗肉为主。
根据档案记载,乾隆皇帝就曾在乾清宫筵宴宗室,举办530桌的宫廷火锅宴。
TAG:
热门标签: 冷水鱼(1) 年检(6) 翘舌音(1) 眩光(1) 双手(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为何古代旗袍非得是双边开叉,其真实原因让你意想不到!
咱中国的旗袍被世人称为“东方女装的代表。这种四季皆宜, 尤其最适合于夏秋时节妇女穿的旗袍儿, 给我国妇女们带来花样年华。旗袍追随着时代, 承载着文明, 体现着美德, 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古韵佳人, 温婉如玉, 香肩蜂腰, 玲珑迷人,”这首诗词正描绘出我国妇女穿古典韵味的传统旗..
-
上一篇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竟可以运输火车和船
关于飞机的世界之最有很多,那么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飞机是哪一架吗?它又是有多大呢?就是本文的主角安-225运输机,它就是目前世界上所公认的世界上最大的飞机、最重的飞机,安-225运输机可是专门用来运送火箭、航天飞机上天的哦,够夸张吧? 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安-225运输机 安-225运输机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