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堂、抚台、藩台、臬台、道台,这些都是什么官呢?
在清朝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抚台、道台、臬台等称呼,这些都是别称,他们具体的官职名称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
部堂:是总督的别称,正二品。依例加兵部尚书(从一品)、都察院右都御史,故部堂。又因为其节制地方绿营军队,所以又称制军、制台、总制。总督是地方地位最高的官职,管辖一省或数省军政事务,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其中以直隶、两江二总督权位较大。
抚台:巡抚的别称,从二品。依例加兵部侍郎(正二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故称抚台、抚院、抚军,也称中丞(前身为御史台,朱元璋时改为都察院,副都御使职位与御史中丞同,故名)。巡抚是一省的行政长官,位在总督之下,但平行于总督,不受其统属,职权与总督多有重合,因此容易产生矛盾。总的来说,总督执掌偏于军务,巡抚偏于民政。
藩台:布政使的别称,又称方伯。在明朝是地方最高的民政长官,清朝时成为巡抚的属官,管理一省的行政、财政事务。
臬台:按察使的别称,明朝时与布政使并列,清朝时与其同为巡抚属官,理邢狱、诉讼、监察事务。
道台:道员的别称,协助督抚及藩臬长官监督、管理下属地方政务。由布政使派出的叫守道,由按察使派出的叫巡道,合称巡守道。此外,还有按专门领域划分的专职道,如粮道、盐道等。道台本为临时性差遣官员,到了乾隆时期,正式将道确定为一级地方行政层级,道员也就成了地方一级的行政长官。
明朝时,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不同事务,并列为地方长官。后因皇帝的临时差遣,而逐渐向地方派驻督抚。皇帝钦差官员当然要比地方官权力大,再加上有些事处理起来要很长时间,久而久之,督抚就逐渐取代三司长官的权力,到清朝时藩臬二司长官沦为督抚的属官。
监察权力对于官员具有很强的威慑力,像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部刺史到东汉后期已经出现刺史赶走州牧的事情,而监察官员与地方官员权力的交织,加上监察官员具有的优越性,很容易使其演化为地方官。这时朝廷又会派出新的监察官员,如此循环往复。
TAG:
热门标签: 机票(1) 男生说喜欢你如何高情商回复(1) 种类(10) 蕨菜(1) 掌握(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揭秘八仙含义,竟是代表了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八个形象
“八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神话形象。但最初在历史上,铁拐李、吕洞宾等“八仙”是独立存在的,并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流传着。直到明代作家吴元泰著写的《东游记》问世后,“八仙”的形象才被完全固定下来。那么,“八仙”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吗? 首先,“八”这个数字有很深的文化意味。《易经》里说到“太极生..
-
上一篇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做事不要只看表面
吕洞宾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yao)。苟杳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吕洞宾见他度日困难,就和他结拜成兄弟,并请到自己家居住。他希望苟杳苦心读书。将来好有个出头之日。 有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他见苟杏一表人才,读书用功,就对吕洞宾讲他想把他的妹妹许给苟杳。吕洞宾怕误了苟杳的前程,就婉言推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