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是什么?崔瀣是什么人?
现在咱们形容一些不怎么样的人相交,叫做臭味相投,用一个文雅点的词儿,就叫做“沆(hàng)瀣(xiè)一气”。那么“沆瀣”是什么意思呢?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起两个人,他们是同姓,都姓崔,一个叫崔沆,一个叫崔瀣,就是因为他俩的一段故事,才有了沆瀣一气这个词儿。
他们是唐代人。崔沆是唐僖宗年间的官员,官至礼部侍郎,负责贡举。什么是贡举呢?在古代,地方上向皇帝推荐人才,就叫贡举。
根据宋代的一部典籍《南部新书》所说:“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乾符,就是唐僖宗的年号。在乾符二年,崔沆在负责贡举选拔的时候,选中了一个叫崔瀣的人。根据唐代的惯例,这负责考试的人,算是考生们的老师,叫做“座师”,也叫座主;而那些考生呢,就是座主的门生。因为这俩人都姓崔,所以当时的人们就开玩笑说,座主、门生这俩人是沆瀣一气。这其中当然有一点讥刺的意思在内——谁知道你们有什么关系?
但是有的朋友会问了,那如果这俩人一个叫崔甲,一个叫崔乙,是不是也能被人造出“甲乙一气”这样的词来呢?
答案是不行,因为人们之所以将“沆”“瀣”放到一起,是因为在古时候的确就有“沆瀣”这么个词。
《楚辞》中有这么一句话:“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这句话直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饱餐六气,以沆瀣为饮料,以正阳漱口,口含朝霞。这里的沆瀣,指的是夜间的“水气”,而正阳呢,是指日中之气。对古代人来说,沆瀣、正阳、朝霞等等,都是天地之气,是可以用来使自己获得能量的东西。
这么一来大家就会明白,“沆瀣”是一个自古就有的词汇,只不过很巧的是,在唐代出现了崔沆和崔瀣两个人,于是人们借用这个词来形容两人之间的关系而已。
其实虽然今天“沆瀣一气”是个多用于贬义的词语,但在古代,有不少时候它还是用来形容人们志趣相投,也有褒义的成分。
TAG:
热门标签: 思恋(1) 裙子(2) 总称(1) 萨英战争(1) 木地板(17)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梁山有位好汉白忙活一场,招安后回到原单位
“轰天雷起驰风炮,烟云散处鬼神愁。”这是小说《水浒传》对梁山好汉轰天雷凌振的评价,轰天雷凌振,原是东京甲仗库副使炮手,后来奉朝廷命协助呼延灼攻打梁山,因梁山人马暗施诡计被水军活捉上山,在宋江劝说下,当了强盗。 书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凌振和他造的火炮的:“久闻东京有个炮手凌,所造火炮,能去十四五..
-
上一篇
封神榜中商纣王做了那么多坏事,为什么还能封神?
大家对封神榜里的人物都非常的熟悉,在看到纣王封神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疑问,就是他为什么能够被封神?毕竟他是做了很多的坏事的,如果能封神也太没道理了。 纣王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是因为他曾经做了一件事。当时他和大臣们在花园里游览,这时正好看见一个楼阁坍塌了,但是纣王竟然可以托梁换柱,这人跟着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