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户晓的杨门女将,只有一个人是真的,名字还被叫错
杨门女将的故事流传千古,只有一个人是真的,名字还被叫错。家喻户晓的杨门女将,竟然是场蒙人五百余年的骗局。
在民间,北宋初年杨家将抗辽保国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而杨门女将的传奇人生,更是令人津津乐道。比如,“十二寡妇破阵”、“穆桂英挂帅”、“佘太君点将”等等,将一群有血有肉的巾帼英雄展现给世人。其实,除开演义的成分,杨门女将的故事,只是明代文人给读者酿造的一碗心灵鸡汤。
明代中期以后,由于接连发生“土木之变”及“倭寇”入侵,明王朝内部奸臣当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通俗小说《杨家府演义》(全名是《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志传》)应时而生。通过对宋人们希望能在想象中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武力崛起,其目的是弘扬先辈们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
小说主要讲述杨继业子孙五代,对辽和西夏英勇作战的故事,其中大部分的人和事与史实相比,是虚虚实实、若及若离,尤其是杨门女将,则更是虚构为主。历史上真正有过上阵杀敌经历的杨家女将,就是传说中的佘太君。
历史演义中的佘太君,本名佘赛花,出生于武将世家,青年时候就成为一名性机敏、善骑射,文武双全的女将。她喜习兵法,颇通将略,曾协助父兄练兵把关,已具备巾帼英雄的气度。
佘杨两家结亲后,佘太君随夫杨继业侍北汉,居住在太原北汉“杨府”。杨业边关打仗,她就在府内组织男女仆人丫环习武,仆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气个个都不亚于边关的士兵。杨继业归宋后,举家迁至开封府,杨继业七年抗辽,威震雁门。
历史上真实的佘太君并不姓佘,而是姓折,原名折赛花,云中(今山西大同)折家将之后,其父为折德扆(yǐ)。折赛花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后来说书人以讹传讹,用了同音字所致。
折德扆一家世代从军,晋汉以来,世代为将,身居西北要冲,是稳定西北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折家祖孙数代东抗契丹,西御西夏,号称 “折家军”。
“折德扆世居云中,为大族。父从阮,自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宋史·折德扆传》)。”
折德扆归宋后,为马步军都校,曾多次沙场征战,破河东沙谷砦,斩首五百级;败太原军于城下,擒其将杨璘。折德扆于乾德二年不幸病逝,年四十八,赠侍中。
折赛花,生于公元934年,公元949年与杨继业(又称职杨令公)成婚,婚后两人携手杀敌,尽显一代巾帼风流。婚后折赛花随夫居住太原北汉 “杨府”。平时,她组织杨府内女仆习武训练。折赛花去世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终年七十七岁。
康基田著 《晋搜略》一书中说:折赛花家中“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夫人 (梁红玉)之亲授桴鼓然。”现在戏剧上的“杨门女将”就是在此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来的。
令人遗憾的,云中折家世代为将,镇守西北边陲近三百年,功勋远超杨家将,当时名满天下、如今却默默无闻。由折杨两家的经历看来,演义的传
播力,远超真实的历史。
TAG:
热门标签: 上彩(1) 剑帝(1) 朋友(28) 杨修(3) 蚜虫(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主帅夏侯渊阵亡,为什么是轮到张郃来统帅全军
汉中之战,曹魏主帅夏侯渊被蜀汉大将黄忠斩杀,军失元帅,将士失色,魏军前线军事形势十分危急。紧急关头,将领们推出了张郃为军中主事,统率全军,而张郃也不负众望,出马“勒兵安阵”,节度众将,终于安定了军心,一直等到曹操的到来,将魏军撤出汉中,避免了魏军更大的损失。一般认为,提出让张郃统率全军的是夏侯..
-
上一篇
曹操一生的巅峰之战,一个妙计就击败了10万大军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底,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到了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伤亡过半。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又丢失了南方重镇江陵,这使得曹操的南进计划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在此背景下,曹操只能暂时放弃消灭刘备和孙权的计划,而将注意力放在关中和凉州地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中地区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