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科举中你知道进士科和明经科的区别吗?
隋朝于605年首开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隋、唐时,“进士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和策论。贞观十八年,对录取名额开始有过规定:"明经进士,自今以后,每年考试所收人,明经不得过一百人,进士不得过二十人,如无其人,不必要满此数。"(《册府元龟·贡举部·条例二》)
网络配图
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考试是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而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没有一定的才华,靠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因此难度更大。当时曾有一句话叫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也能表明进士和明经的地位。虽如此,但不要以为明经就很好考,参加科举的学子们大多数尽其一生还是无法获得功名的。
唐朝科举的试卷没有糊名制度,录取与否不完全根据卷面的成绩,考生平时的声望、家庭的政治地位和各方面的推荐都起作用。也由于这点,导致腐败大量产生,进士科基本都被高门大族所垄断。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礼部侍郎裴坦主考,进士科考生一千余人,有三十人及第,其中"皆衣冠士子,是岁:郑义则,故户部尚书瀚之孙;裴弘,故相休之子;魏当,故相魏扶之子;令狐湻,故相令狐綯之子。余不能遍举,皆以门阀取之。惟陈河一人孤平,负艺第于榜末。"(《册府元龟·贡举部·谬滥》)大名鼎鼎的狄杰仁也仅是考的明经科,若没有武后的重视,他也不会当宰相,书写下一段传奇了。
网络配图
到了北宋,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自此明经始废。
明代洪武元年(1368),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不过写法初无定规。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这时进士科的考试完全变成了以八股文论高低。考取进士是功名的尽头,就算是对名次不满意亦不可以重考,而明经逐渐变成了对贡生的尊称。
网络配图
此后八股文一直沿用下来,由明中期开始一直到整个清代,都必须采用八股文作答,科举亦只要求遵循前人的思想,以华丽词藻作出合乎式的漂亮文章;不求有独立思考、创新见解。考生的实际见识和才学在八股文的要求下反而被忽略。于是不少考生舍四书五经,专门钻研为应付考试 ,当时一些人称八股文为“敲门砖”意即考取功名后便可弃之如敝屣。直到戊戌变法后,才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而废除。
TAG:
热门标签: 俗套(1) 野史(2) 女生下定决心分手还能挽回吗(1) 李裹儿(3) 乌鸦(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鲜为人知的秘密:杨贵妃为何疯狂喜爱吃荔枝?
唐玄宗对于杨贵妃的宠爱程度由一件事就可得知,杨贵妃深爱荔枝,唐玄宗为博美人一笑,令人百里加急快马加鞭将荔枝送到京师,足见杨贵妃的喜爱程度。 杨贵妃在百果之中独爱荔枝,几乎到了不惜血本的疯狂程度。那么,她为什么狂爱吃荔枝呢?这恐怕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网络配图 天宝四年杨玉环入宫,得唐玄宗宠..
-
上一篇
史上最不称职的刽子手 三刀才砍掉一个人头?
刽子手在古代也叫行刑者,是对那些以从事处决犯人为职业的人的一种称呼。刽子手具体起源于何时没有具体的记载,但在秦朝时期,这种职业就开始初露端倪。在古代,剥夺他人性命,不管被剥夺者是无辜的还是罪大恶极的,都会被人们认为有损阴德。所以,刽子手这种职业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高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