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明朝皇后为什么大多为民间小家碧玉?
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天下至尊,富有四海,为了把这江山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所有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子孙满堂,人丁兴旺。为了确保皇帝有子嗣,中国古代的皇帝都广纳嫔妃。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在明代,皇后以下则有皇贵妃、贵妃、九嫔、才人、婕妤、美人、昭容、选侍、淑女等。其中淑女为最末等,初选入宫即为淑女。俗话说:“后宫佳丽三千。”
网络配图
如果仅仅计算皇帝的妻妾们,当然没有这么多,但如果加上可以随时为皇帝所驱使的宫女们,这个数目就远远不止三千了。据记载,明朝末年,内廷宫女多达9000人。这些宫女大多数可能一辈子也没见过和自己近在咫尺的皇帝,她们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杂役,直至老死宫中。
明朝吸取了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后族的势力,因此明朝的皇后多为小家碧玉,来自民间。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而且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后族爵位虽高,却基本没有实权。朱元璋还在宫内挂了一块红牌,上面镌刻着警戒妃嫔不能乱政的话。而明代历代的皇帝也一向对此严加防范。
明朝选妃类似选美大赛
明代选后妃的制度十分规范,逐级加以筛选淘汰。第一步是“海选”。每当皇帝到了大婚年龄时,皇宫都会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年龄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的少女,从中选出5000名由皇家支付路费,由父母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京城进行第二轮选拔。
网络配图
第二轮选拔时,宦官们选择一个较大场地,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一番察看后,把那些过于高矮胖瘦的少女淘汰。这一轮大概会淘汰五分之一。第二天将进行第三轮选拔,宦官们采用前一天的列队方式,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以及音色、仪态,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便被淘汰。这一轮又会淘汰剩余人数的一半。剩余的大约2000人会进行第四轮的精选。这一轮,太监们不仅会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还会考察少女的步姿与风韵。这一步又会淘汰1000名少女。最终留下的1000名美女召入宫中继续参加选拔。而太监们的使命也至此画上了句号。
过了这四关的女子大概只有1000名,都成为了宫女,但是能否成为后妃,还要进一步的观察。入宫后,宫中宫娥们将那些宫女分别引入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察其贞洁”,身上不能有一丝疤痕,肌肤必须细腻光泽,这样,从这1000人中再选出300人为宫女头目。
第五关是由皇帝派遣的宦官详细观察这300名留宫的美女一个月,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判断性格是否温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贤惠。据此,再筛掉250人,剩下的50人便自动晋级为嫔妃。倒数第二轮是“选三”,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从50人中选出三个供皇帝钦定。最后由皇帝钦定一名皇后。
网络配图
一般“选三”后陪选的两名美女,都会被封为贵妃,但也有被赐予金银币退回家的。如明光宗当太子时选太子妃,刘氏与郭氏姐妹进入最后一轮角逐,郭氏老大被选为太子妃,其妹与刘氏落选,赐给金币后返回家中。据载,这位刘氏自感身价百倍,回故里后不愿再嫁凡夫俗子,做了一辈子老处女。
TAG:
热门标签: 周培公(1) 扁状(1) 油菜花节(1) 芯线(1) 欧元(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武则天禁止大家吃肉 他为何知法犯法吃鱼喝羊汤
武则天是个狠辣的女人,为了登顶权利巅峰,不惜杀女杀子。同时,她也是极善权谋的女人,为证明自己做皇帝的正统性,推崇佛教,以佛法作为自己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为此,在她当政其间,曾数次下达禁屠令,禁止杀牲禁止不杀鱼虾。网络配图 话说,不杀生本是佛教弟子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只是,说起来容易,实..
-
上一篇
武则天入宫12年为何没搞定风流李世民
武则天不是后宫中最美丽的女人,是不是最有才情的女人呢?答案,也不是。当时唐太宗的后宫之中,比武则天更有才情的,人也长得漂亮的叫徐惠,李世民特别喜欢她。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既有为人熟知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背后秘密。其中的第一个秘密就是,武则天从走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