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斩首后脑袋还有意识吗?有人做了个实验
死刑是一种剥夺囚犯生命的刑罚,是古代君主为了维护王朝的统治,安定社会秩序的有力法宝。死刑直到今天依然在世界很多国家存在,目的也是为了最大程度的震慑那些穷凶极恶的罪犯。
不过古代的死刑可不是光处死罪犯就完事了,而是把过程变得很残忍。比如秦惠文王就将秦国改革的功臣商鞅处以车裂之刑。
当然,商鞅可能还算“幸运”的,因为根据《商君列传》的说法,商鞅曾与秦军在彤地对抗,兵败身死,尸体被带回咸阳车裂,也就是说商鞅在车裂前已经死了。
网络配图
后来秦始皇统一后,正式把死刑的方式定为:车裂、弃市、枭首、腰斩、定杀(淹死)、活埋等。汉朝建立后,觉得秦朝的刑罚种类多又残暴,于是废弃了不少,只保留了枭首、腰斩、弃市三种。
进入隋唐两朝以后,又进一步简化成绞、斩两种,目的也是快速处死罪犯,但到了南宋时为了起震慑作用,又增加了凌迟这种过程远大于结果的手段,明朝更是增设了剥皮刑。
直到清朝末年,受到西方思潮影响,清政府才重新恢复了隋唐那种相对人性的刑罚,只留斩立决和绞立决。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历朝历代无论死刑怎么改,总有一种方式是始终保留的,那就是斩首。
为什么呢?因为一来人无头必死,二来可以给死囚来个痛快的,避免受刑后还要忍受一段时间的折磨。这也是古代相对不受诟病的一种方式。据说最早发明斩刑的是黄帝。黄帝在击败蚩尤后,曾把他的头带到部族中示众。
那么被斩首真的就是给了死囚一个痛快吗?斩首之后会不会像腰斩那样还会有短暂知觉呢?
网络配图
小说和影视剧中倒是一致认为人的头与身体脱离后还是会有短暂意识的。比如《三国演义》中,吕蒙袭取荆州,斩杀关羽,孙权将其头颅送给曹操,曹操对关羽的头颅说:“云长公别来无恙!”不料关公突然口开目动,须发皆张,吓坏了曹操。
当然,这个略显夸张了,毕竟从关羽被杀到送给曹操,中间时间起码过了一个月了。还有野史曾记载,明末抗清英雄瞿式耜就义后,眼睛依然睁着,家人连说:公子平安无恙、焦侯也平安无恙,他才闭上眼睛。
小说和野史的这种说辞,有没有依据呢?根据现代医学理论(仅仅是理论,因为没法实践),头与身子分离后,会立即失去供养,但是脑气还在,可能会有非常短暂的微弱意识存在。
曾经有个人也很想知道准确答案,于是亲身做了一个实验。谁呢?他就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学家、生物学家拉瓦锡。1794年,法国正处于大革命时期,拉瓦锡因为出身贵族,阴差阳错被判处斩首。
网络配图
就在行刑前,拉瓦锡决定做最后一个实验。他与刽子手约定,当我头被砍下之后,如果还有意识,会尽量眨眼睛,请你帮我数下能眨多少下。刽子手照做了。据说当时拉瓦锡连眨了11下眼睛才最终死去。
显然,这次实验的代价是昂贵的。数学家拉格朗日曾这样评价说:“砍下拉瓦锡的脑袋,只需要不到一秒钟,但法国也许一百年也长不出这样一颗脑袋了。”
TAG:
热门标签: 好多(1) 王力宏(1) 养雪纳瑞(1) 停车场(1) 装作(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秦国军队为何全都会有将军肚?
战国时的秦国军队无疑是勇敢的,连史家都称之为虎狼之师。他们崇尚武力,英勇无畏,视死如归,令敌人闻风丧胆,因此,秦军扫灭六国如风卷残云。(图片来自网络) 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规模宏大,栩栩如生,有两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其一,秦国的士兵没有一个人戴头盔,一些士兵戴的是麻布做成的小圆帽,..
-
上一篇
历史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陆游和唐婉
陆游 唐婉——千古怨词《衩头凤》 陆游是南宋的著名诗人,他不仅留下了九千多首优秀的诗词作品,还留下了一个凄美动人爱情故事。陆游和唐婉是表兄妹,二人从小一块儿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陆游20岁的时候喜结连理。结婚之后,他们俩人十分相爱,可是偏偏受到陆游母亲的强烈反对,最终母命难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