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刽子手宁可钝刀砍人而不愿不磨刀?
在上,刽子手是不可缺失的角色!他们是处决犯人的工具!在电视剧里我们常常看到刽子手刀起头落,干净利索!在我们印象里,刽子手杀人都是一刀就搞定!可由于地域和习俗的不同,每个地方的刽子手要遵守的规定都不一样!
大部分刽子手都认为行刑时必须将刀磨快,一刀解决!
网络配图
然而在清朝末年,一个美国人就记录下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刽子手行刑时用的刀是钝刀,砍头时十分费劲!
有一次砍人的时候竟然砍了十五次才将犯人的头给砍下来 !
刽子手为何使用钝刀?
这件事记录在回忆录《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的旅居》中!
这本书的作者露西记录了她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她在书中详细的描述了刽子手使用的鬼头刀的情况!
原来,当初她在安徽省传教,安徽总督的一个姨太太和露西常有往来!
有一次,通过这位姨太太的佣人口中露西得知,前几天刽子手处决犯人的时候,因为使用的刀不快,连续砍了十五刀才将犯人的头砍下,这件事后来被记者报道传到外国,引起了轰动!
网络配图
露西作为一个传教士,信奉基督教,她对这种做法很不赞同,希望可以在处决犯人时,将刀磨快点,这样能减轻犯人的痛苦。
她将这件事上报给安徽总督后,得到的回复是在安徽安庆,没有任何一个磨刀匠愿意磨杀人的刀,连刽子手自己也不愿意磨!
他们认为这是杀人的刀,沾满了鬼魂,如果磨刀成为了帮凶,加深自己的罪孽,会减少寿命,所以这把砍人的刀从买来的时候就没有磨过,用多了,难免会变钝。
对于犯人和看客而言,刀快或钝都没什么影响,因为最后都是死,至于少砍几次和多砍几次,只不过是早死晚死罢了。
你们怎么看?
斩首从隋至清都作为五刑之一,刽子手这个行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地方的刽子手有不一样的习俗,例如在清朝时,皇城脚下的刽子手信奉的是一刀毙命,他们在成为刽子手之前会经过系统的训练,还会有师傅传授要领,从砍冬瓜到砍牛羊,每一步都要做到完美方能胜任,刽子手们的技艺高到可以决定砍下去的深度,常常有家属要求留下全尸,在贿赂好刽子手后,他们能在砍的时候让犯人的头留着一层皮,不至于与身体分离。然而在偏远地区,刽子手这个行业就没有那么规范了,只要有人愿意就可以胜任,所以刽子手的技艺参次不齐。
网络配图
清咸丰年间,沿海地区捕获海盗五十多名,刽子手在行刑时对其中一名犯人砍了十多刀都没砍下,最后是用锯子将头给锯断,所以在偏远地区,根本没有太大的讲究,反而会有各种各样的风俗束缚着刽子手,在安徽普遍都不愿意磨刀,才出现了连砍十五刀的现象。刽子手在古代的地位普遍都很低,可收入却很高,地位低的原因是人们觉得这是晦气的行当,积攒了太多的阴债,所以刽子很难受到人们的尊重,大多也都无儿无女,孤独终老。
TAG:
热门标签: 接露水(1) 自然(1) 烟台市(1) 主管(1) 神迹(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这个君王立志吃遍天下烤鱼 最后竟被鱼吃了
他是春秋时吴国国君,姬姓,名州于。他之所以能登上王位,完全是四叔的出走。 中国古代君位继承,一般有两种,一个是父子相传,一个是兄终弟及。当时吴王诸樊,去世后并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姬光,而是打算传给弟弟。诸樊有三个弟弟:大弟余祭,二弟夷,三弟季札。诸樊知道三弟季札很贤能,所以就没立太子,确立了兄..
-
上一篇
李自成进京后竟带头掀起了糟蹋妇女的狂潮!
崇祯十七年,也就是顺治帝元年的三月十九日那天上午,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天地之间似乎充满了吉祥。有个京城的百姓主动打开了朝阳门,让农民军进城。北京城像过节一样,家家户户在门上贴出黄贴,上面写着“永昌元年顺天王万万岁”,“新皇帝万万岁”,人们真诚欢迎大顺军进城。老百姓对李自成的期望很高,真拿他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