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大婚时以天价买一物 内务府竟嫌太便宜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光绪皇帝已经18岁了。与其他十三四岁就举行大婚的清朝皇帝相比,光绪帝的年龄已经算是非常大了,于是他的婚事正式被提上议程。为了将这件大清国头等要务操办得体面风光,各项事宜提前一年半就由内务府、礼部牵头组织了,其中包括给光绪帝寝宫购置门帘一套。
按照往常管理,绣金门帘应当交由江宁、苏杭三地的织造府负责,无奈这些机构实在是忙得连轴转,内务府只能将这些零碎活儿交给其他部门负责。正当此时,一帮在刺绣局做事的绣工找到总管内务府大臣家中的教书匠老郭,要他牵线帮忙谋点儿挣钱差事。
网络配图
在众人的点拨下,这位迟钝的老夫子才猛然惊醒——皇上大婚乃是大家发财的绝佳机会。于是他置办了一份礼品并找到门房管家,后者替他向内务府大臣作了汇报,得到了织造门帘这项差事。不过内务府大臣却再三强调,门帘虽小却是个面子工程,因此必须要保证质量,花多少钱都无所谓。
于是这位郭夫子买来了最好的材料,又从这帮绣工中挑选出手艺最好的人负责织绣,精心制作完成后交了上去。内务府大臣表示很满意,就让他报个价,还特意嘱咐他往高了喊,以体现门帘的价值不菲和珍贵奢华。
网络配图
老郭回去后和绣工一合计,这套门帘的成本价约为50两银子(折合人民币8500元),不如就壮着胆子报个500两,大家也能赚不少。当忐忑不安的郭夫子把账单送到门房时,管家一看竟说太少了,众人于是就翻了一番,开价1000两白银。
这下子管家倒是满意了,不过账单报到内务府时却遭到了严厉批评,原来总管大臣觉得这套门帘的造价太低,配不上身为九五之尊的光绪帝,要求再次加价。郭夫子在绣工的怂恿下开了个5000两的天价,结果总管大臣还是紧皱眉头,直接提笔改成了25000两(约合人民币425万元)。
网络配图
正当众人觉得要价过高可能会被驳回的时候,国库却将这笔款额如数划拨,其中总管内务府大臣独占2万两白银,管家分得1000两,郭老先生分到3000两,那帮绣工则共分剩下的1000两。在当时,教书匠一辈子也挣不到1000两银子,这位郭夫子在众人的“点拨”下仅凭一套门帘就挣下了三辈子的钱,而绣工、管家和总管大臣也是赚得喜笑颜开。
然而这个结局真的是皆大欢喜吗?区区一套门帘的造价就能翻到25000两,由此不难想象光绪帝大婚花去的550万两白银里有着多少水分。再者,慈禧太后兴建颐和园花掉的814万两白银里又有多少是落到实处了?这一切的疯狂行为仿佛都在预示着这个庞大帝国的末日。
TAG:
热门标签: 名刀(2) 积分(3) 锁芯(1) 郭沫若(4) 青楼(19)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另一种宿命:大乔为何婚后一年就当了寡妇?
在古代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生了女儿叫“弄瓦”,生了儿子叫“弄璋”,“璋”即美玉的意思,“瓦”不用说就是瓦器的意思。但是被视为“瓦”的女儿,有的时候也会成为上等的美玉。在东汉年间,有一个叫乔公的老头,他虽然小有名望和资产,但是他最让人称道的是: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这两个女儿从小就以美貌闻名,大..
-
上一篇
中国最奇特的皇后葬礼 大臣为何随身携带大蒜
在这一时期,来自鲜卑部落的慕容氏先后建立了前燕、西燕、后燕、南燕、北燕政权,最出名的应当是后燕慕容熙和西燕慕容冲了。作为皇弟,慕容熙原本是没有机会位登九五的,但是他却沾着一位女人的光,轻而易举就当上了皇帝。 在皇帝慕容宝被杀后,太子慕容盛击败杀父仇人兰汗,谦逊的他以长乐王的身份执政,暂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