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囚最害怕的刑罚 宁愿杀头也不愿受刑!
黥刑,上古五刑之一,直至清朝才被彻底废除,前后沿用时间长达数千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刑罚始终贯穿其中,是人为制止不了的。而黥刑作为肉刑中比较轻的一种,深受统治者喜爱。那么黥刑是什么?
网络配图
黥刑又叫墨刑,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如秦末农民起义英雄之一的英布,曾因触犯秦律被处以黥刑。因此《史记》中称他为“黥布”
宋江为什么要上梁山?包括80万禁军教头林冲也被“逼上梁山”?估计都和他们“随身携带”着“不良记录”有关。他二人都是遭受“墨刑”之人,带着这种“烙印”几乎无法在政界和军界“混”。
网络配图
这也是古代女子最怕的一种刑罚,大多数女子都宁愿受皮肉之苦甚至是死刑也不愿意受这种刑罚。在古代的时候但凡女子脸上有个胎记都会用纱布进行遮挡,若是被处以墨刑的话,那该有多羞耻。很多人都觉得这种刑罚太不人道了,这样一来岂不是等于直接毁容了吗?
网络配图
为什么犯了事儿要往脸上写字?两个字:“丢人。”不光让犯事儿的人丢脸,也怕犯事儿的人走丢。黥刑脸上所刺的内容,除发配具体州府地名外,有的还刺所犯案件性质、服役种类、服刑年限……性质有点儿像快递包裹,写明地址再标注“内有危险品”,就算在路边看到,也不敢随便捡回家用。防住了丢人,也让犯人丢脸。
以上内容就算蝇头小楷,写完也得半张脸。中国犯人一般发配到边疆。少数民族的地名字数奇多,乌鲁木齐、加格达奇不算什么,中蒙边境有个地方叫: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宋朝犯人还能有半张好脸。到清朝一张脸全完了!伟大的爱新觉罗家族创意无穷,开发出“双语刺配法”,一边刺汉字,另一边翻译成满文再刺上!
TAG:
热门标签: 鬼吹灯(2) 报警(1) 子子孙孙(1) 气体(1) 怀旧服(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曹操后人费尽心思改了个姓氏 叫什么都像在骂人
我们的姓氏,并不是无缘无故而来的,而是有着历史原因,有的时候,甚至代表了一段历史,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或者是一个国家的兴衰。网络配图 虽说,姓氏是文化,是我们一生最有价值的历史文物。但是,全国那么多姓氏,有的姓氏还是比较尴尬的,比如操氏,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姓氏,一个有着12万人口的姓氏。网络..
-
上一篇
西太后慈禧为何只能葬在东边?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站在权力之巅达半个世纪的女人。她没有做皇后,却获得了皇后所没有的权势与地位;她没有做皇帝,却把好几个皇帝控制在股掌之间。在她的时代,大清国彻底走向崩溃,中华民族彻底开始被动挨打;在她的时代,社会开始改变,思想开始开化。她,就是慈禧太后。与万历皇帝很像,在她的时代,大清国病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