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谋士为什么年少就满腹经纶知晓天下事?
翻开史书,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古人往往都是少年成名,年纪轻轻就已经功成名就,大器晚成的也有但不多,比如项羽二十八岁成就霸业,我们二十八岁事业才刚刚开始吧。
尤其是三国,那真是人才辈出,而且都是青年才俊,他们一般都是满腹经纶,足不出户却知晓天下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网络配图
这个问题基本有几个关键的点:谋士、青年才俊、满腹经纶、知晓天下事、怎么做到的?我们一个个来说明。
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
1、三国谋士都是青年才俊,为什么可以是满腹经纶?
这是因为古代和现代队青年才俊的定义不同,我们现在对青年才俊的定义是18-30岁之间,这个算是青年才俊,而30-50则属于壮年,甚至这个上限可以到60岁,60岁以后才属于老年。
而古代不同,《论语·为政篇》云:“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网络配图
古人16岁成年,20岁加冠,也就是成年礼,25岁之前可以成为青年,25岁以后就是大龄青年了,30岁以上都可以当爷爷了,而且要自称老夫,活到五六十的都是少数。所以你认为的青年才俊可能都已经属于迈入中老年人了。
而这些人为什么都满腹经纶,这个是因为知识是个积累的过程,古代的知识积累是很慢的,宋太祖的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所以他们满腹经纶相对比较容易。只要学习四书五经即可,那个时候唐诗宋词都没有,经年累月的积累还是能够说一些之乎者也的,而现代知识爆炸,各个学科知识都很多,到30多岁博士都还没毕业,勉强能称的上满腹经纶。
2、三国谋士知晓天下事是怎么做到的
至于知晓天下事,当然不是通过看新闻APP,古代和现代一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谋士们也有自己的圈子,比如诸葛亮和徐庶就经常一起谈论天下事,况且他们也都有熟人或者亲戚在政府任职,想了解信息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政府有人专门收集。
网络配图
收集到以后扣扣相传,而且还会讨论,天下事就尽在眼底,况且当时战乱,人员流动频繁,如果有心想打听事情或者收集情报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时代不同,对于年龄段的定义不同,而知识的储备也不同,现在生活节奏快,知识又多,大学毕业学的知识面对知识总量也不敢称满腹经纶,不过现代人平均年龄也高,也算是对于自己的补偿吧。
TAG:
热门标签: 赵子龙(4) 和女友吵架闹分手了怎样才能挽回(1) 吊杆(1) 会计证(4) 跳蚤(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李莲英花50万为母亲厚葬 一桌桌好菜竟全场空席
清朝时期,自顺治皇帝起,为维护朝廷秩序,下令“禁止宦官参政”。但是,清末时期,宦官重新掌握了权力。一方面他们不直接参与外官政治,另一方面他们还是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慈禧太后。因为慈禧垂帘听政,只能用宦官作为耳目,所以她宠信了很多宦官,使得清末时期宦官把持政权,宫廷之中乌烟瘴气..
-
上一篇
古代皇帝滥杀功臣 聪明人都会用这一招保住脑袋
古代皇帝都会面临一件头痛之事,这件事就是如何处理好君臣关系。在战乱年代,君臣并肩作战,同生共死,彼此相依为命,因此君臣关系很好相处。但是一旦到了和平年代,没有了共同的敌人,没有了强大的外在威胁,人类内心深处潜藏的好斗本性就会探头探脑,君臣之间,往往因为权力和利益的划分发生龌龊,最终不可收拾,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