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才是三国第一猛将,毋丘俭打得高句丽差点灭国
三国时期,不仅有魏、蜀、吴之间的相互征伐,周边小国对中原之地垂涎三尺,也想趁机捞到一点好处。曾有一位三国猛将,虽没有与吕布、关羽等人出名,但他的功劳丝毫不亚于其他任何一位将领。他曾经率军亲征高句丽,令高句丽不敢再向辽东入寇,且对魏、西晋俯首称臣。更令人钦佩的是,他一心忠于曹魏,若他不是,司马家族绝没有机会篡权,这位牛人是谁呢?
毋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三国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毋丘俭出身显赫,父亲曾做过一方太守,因战功卓著被拜将封侯。父亲去世后,毋丘俭继承了其爵位,被授予平原侯文学之职。魏明帝曹睿继位后,毋丘俭迎来了仕途的黄金期,先后任尚书郎及羽林监,因为曾在东宫办事,得到魏明帝的亲自接待。
虽成为皇帝的宠臣,但毋丘俭非但不恃宠而骄,反而经常劝诫皇帝要勤俭节约,以江山社稷为重。当时魏明帝大兴土木,建造豪华的宫殿,毋丘俭就上书谏言:“依愚臣之见,天下应最先消灭的是吴、蜀二贼,最应办理的事是丰衣足食。如果二贼不被消灭,老百姓饥寒交迫,即使宫室再美,还是没有益处的。”魏明帝听从了毋丘俭的意见,并觉得他一心为朝廷着想,毋丘俭因此升迁为荆州刺史。
公元237年,毋丘俭与司马懿一起,经过一年多的征战,平定了辽东之地,因功被封为安邑侯。令毋丘俭名留青史的,不是因为他是魏明帝的宠臣,而是他对邻国高句丽的征战。
公元244年,高句丽蠢蠢欲动,毋丘俭亲率上万名骑兵进行讨伐,几乎全歼二万高句丽士兵,并攻破丸都山城。一年后,为了彻底征服高句丽,毋丘俭再次挂帅征战,魏军杀至沃沮境内,将协助高句丽的邑落一并攻破,斩杀三千余人,成功击溃了濊貊各邑,逼迫不耐濊侯举邑降,将东汉初废弃的临屯郡故地再次纳入版图,同年班师回朝。
毋丘俭的这两次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原属高句丽统辖的朝鲜半岛岭东濊貊地区,也归纳入魏国之管辖范围。此后的几十年间,高句丽再也不敢有不臣之心,先后向魏、西晋政权俯首称臣,这都归功于猛将毋丘俭。
之后,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把持了朝廷大权。公元254年,皇帝曹芳本想干掉大将军司马师,夺回失去的大权,但事情败露,司马师废除了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毋丘俭深感魏明帝之恩,对朝廷忠心耿耿,司马师的所作所为,激怒了毋丘俭,遂在寿春举兵讨伐司马师。奈何寡不敌众,毋丘俭战死沙场,并被司马师诛灭三族。
客观来说,若毋丘俭举义成功,大权会重归曹魏皇室,而司马懿的家族将会很惨,估计都不止被灭三族。毋丘俭虽惨死,但他东征高句丽之功绩,令后人所膜拜。
TAG:
热门标签: 阳贵神(1) 大丽花(1) 陈师师(1) 赵一荻(2) 豹房(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解析壬寅宫变的内容是什么?发生于哪一年
解析壬寅宫变的内容是什么 壬寅宫变是指发生在明朝壬寅年的一次宫廷事变,这一年是1542年,说的是明朝宫廷内十几个宫女集合起来想要用绳子勒死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宫廷事变,在这次宫廷事变中如果不是因为有一个参与其中的宫女告密,明朝的嘉靖皇帝可能就已经死在这十几个宫女的手中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壬寅宫..
-
上一篇
邓艾、钟会及姜维皆为此人所害,却被一女子满门抄斩
三国后期,司马家族掌控了曹魏政权,并开始出兵伐蜀。此次伐蜀之战中,钟会和邓艾功不可没。而姜维听说皇帝阿斗那么快就投降了,自己差点气吐血,为恢复蜀汉之政权,姜维就假意投降于钟会。客观来说,邓艾、钟会和姜维,都是此时不可获得的人才,可谓是智勇双全。令人意外的是,如此聪明的三个人,却被同一人所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