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李季兰在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天赋异禀,出口成诗!
李季兰是唐朝著名的女诗人,容貌俊秀,弱龄早慧,十一岁成为了女道士,在道观清静平淡的生活中,用写诗来丰富日常的生活。李季兰的诗传世不多,有很多都是遣怀诗,《相思怨》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作品,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佳作。
李季兰《相思怨》翻译
李季兰在道观与孤灯、黄经长伴是日子中,逐渐出落为一个风仪玉立的少女,不安分的心被道观的清规戒律束缚着,芳心无以寄托,心中饱受煎熬的春情似乎只能在花开花落间暗自感叹。百无聊赖之际,李季兰抱着琴登上高楼,抚琴以排解内心的激荡,吟诵《相思怨》一首。
李季兰《相思怨》欣赏
李季兰《相思怨》翻译:世上的人都说海水太深,却不及相思的一半,海水是有边际的,但是相思渺茫,无边无际。带着满心的相思和琴走上高楼,楼中空虚,月却是圆满的,抚一首相思曲,相思情到断肠时,只好停到手中的哀弦。
这首情意慢慢的《相思怨》据说是写给知己陆羽的,两人的感情十分深厚。抛开为谁而作,这首诗的本身所表达的浓烈的爱情就让人大为感动。遗憾的是,李季兰的道士身份决定了她的情始终都不会有结果,那些与她相恋的男人介意世俗的成见,不可能娶她。即使李季兰一生不缺爱情,也只能承受着数次的分离。
李季兰《相思怨》解析
李季兰《相思怨》颇有古风,又有民歌的用语习惯,通过浅白的表达方式营造了深远的意境。这个意境中有欲接近天的高楼,圆满的月光照射到楼中,显得楼中更为空荡,女子轻轻地抚相思曲,音调凄冷哀伤,萦绕在空虚的高楼,诉说着绵延不绝的相思。忧伤到深处,琴弦断了,女子肠断于哀调戛然而止之际,黯然神伤。
李季兰《相思怨》解析
诗中,女子初尝爱情的滋味,给予了太多的期望,得到的确实无尽的相思。头两句将海水与相思作比较,表述了海水的深远远不及相思,从“半”字看出深度的差距。三四两句更进一步确定了两个意象比较得出的结论,并从深度延伸到了宽度,较之于有边际的海水,强调相思的无边无尽。
五六两句中,女子为了排解渺茫的相思,抱琴来到了高楼,却不知面对的是空荡的高楼,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圆满的明月,加重了女子的落寞与忧愁。末尾两句,相思之情受到了周围物象的影响,使得女子的思绪出现混乱,在曲子抚到高超之际,思肠跟着琴弦崩断了,更突出了相思的深刻。
李季兰作为唐朝最为出色的女诗人之一,留下的诗作不在多,而在于精,每一首都耐人寻味。《相思怨》作为李季兰的经典之作,是她在道观无聊的生活中创作的,透露了她当时饱受无穷的相思的折磨,无奈之下在空空的高楼中抚琴,在弦断时思肠寸断。
TAG:
热门标签: 鳗鱼(1) 木耳(5) 技师(1) 魏徵(4) 服盆(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春秋时期一位英君,阻挡秦国进攻十数年
赵武灵王改革是战国末期的一件大事,此举使得赵国军力迅猛增强。原本赵国只能在魏国背后捅捅娄子,经常还需要联合其他国家,现在不一样了,赵国站起来了,靠自己就能够暴揍魏国,还吞并了中山国,国力大大增强。 以上算是赵武灵王被谥“武”的原因,还有一个“灵”,则是因为赵武灵王过早传位给儿子,之后又后悔最..
-
上一篇
此人在诸葛亮死后撑起整个蜀国,最后死因却是个迷!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