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在学术上卓著独到的见解,使他成为朱熹理论上的对手
在绿树成荫的永康市马铺山卧龙岗,有一座南宋古墓,墓前两侧有八字形石质翼墙,右刻“光昭日月”,左刻“书上中兴”。这座大墓的主人名叫陈亮,他一生反对议和,主张抗金救国,具有积极的用世精神。学术上卓著独到的见解,使他成为朱熹理论上的对手。
陈亮
陈亮(1143年-1194年),号龙川,婺州(即今金华)永康人,南宋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才华横溢,气慨豪迈,却一生坎坷。孝宗时,朝廷让各地推荐人才,婺州官府以解头荐陈亮,因他上《中兴五论》,反对和议,力主抗金,当权者认为其为人处事过于极端而“奏入不报”,与入选为官的机会失之交臂。淳熙五年他又上书议论国事,言辞铿锵激烈,引起了主和派的恐慌和怨怒,竟被罗织罪名,先后两次下狱。直到光宗绍熙四年五月,陈亮终于以举进士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不幸的是次年末就去世了。
陈亮的思想属于“浙学”中的永康学派,对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全祖望等人的学术走向有相当大的影响。他在文章中提出“任贤使能”、“简法重令”等革新图强言论,无不以功利为依归。其哲学论文,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为永康学派的代表。他提倡“实事实功”,有益于国计民生,并对理学家空谈“尽心知性”十分不屑,讥讽他们为“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
陈亮
由于当时朱熹是著名的理学大家,陈亮就围绕着王霸、义利问题与朱熹多次展开辩论。朱熹认为“道”是超乎自然与社会之上的一种先验的道德。因为尧舜禹三王有义理之心,故它行于三代是为王道。而汉祖唐宗是利欲之心,所以它行于汉唐则为霸道。义利不两立。陈亮认为“道”不是神秘的先验的精神,而是具有自然的普遍性,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因此汉祖唐宗救民的功业,与行王道的三代无异。同时,王道之治正是通过霸道之业来实现的。义要体现在利上,利也是义,义利双行。而这个利,并不是无节制的一己私利,而是泛指“生民之利”。
在这场论辩中,朱熹强调的是道德修养的功夫,陈亮着重的是功利事业的本领。陈亮与朱熹的争论,从当时南宋抗金图强的时代背景来看,有它的现实意义,因为富国强兵是当时南宋的头等大事。陈亮与朱熹的争论,前后长达11年之久。他们的辩论主要是采用书信往来的形式展开的,尽管谁都没有说服谁,但辩论还是起到了传播思想,活跃学术的作用。陈亮和朱熹的社会影响,也在辩论中进一步扩大了。
陈亮著作有《龙川文集》及诗词,其中存世的词为74首。他的词作激越豪放,与辛弃疾词风相似。
TAG:
热门标签: 八大剑客(1) 妈宝男(1) 文件(8) 四六级(1) 打油诗故事(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采花大盗必备,小说书中的蒙汗药竟真实存在
蒙汗药经常出现在小说或者古代的电视中,传言只要人闻了就会长睡不起、任人摆布。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作家的设想,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种绿林蒙汗药,其实并不然。经过科学家查阅考察,发现绿林蒙汗药就是现在麻醉药中的某种成分制作而成,这个成分就是曼陀罗花,一起来看看。 主要成分是曼陀罗花 不论是在小说中还..
-
上一篇
士林必读之书资治通鉴中最重要的五句话,包含社会百态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修的一本史书,在这部书里,司马光总结了历代治国的经验教训,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就是砸缸的那个小孩! 这本书编修完之后,立即就成为古代士林必读之书,在中国古代社会,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