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俗学调查:黎族的钻木取火术至今还保留着吗?
在我国神话传说中,伏羲取的是天火,而取大地上的火种则是“燧人”大神,关于燧人氏(取火者)钻木取火的传说很多,例如:《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民食果苽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之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煮来吃,这段文字至少反映了中国古代远在春秋战国以前就已经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据民俗学调查,黎族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人工取火术。黎族的钻木取火是古代各类人工取火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在保亭、昌江、东方等黎族聚居地区,至今还有一些老人掌握着钻木取火这项古老的技术。在七仙岭公园的一块空地上,保亭六弓乡60多岁的陈法英老人向我们现场演示了钻木取火。老人拿来一块有孔厚木板,又找来一根木棍,取火时,板固定,木棍在老人手挫动下不断转动,老人一边转动,一边把自备的干苔藓放入取火孔之中,不断的用嘴往孔里吹风,一会功夫,取火孔处开始有烟出现,老人又加了芭蕉根纤维,继续吹风,大概过了十分钟左右,小火苗慢慢地燃了起来。就这样,最为原始的取火方法展现在记者眼前。
老人介绍说,黎族钻木取火工具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为钻火板,一个为钻竿和弓木,二者配合才能取出火来。钻板要选择干燥的易于燃烧的木料,钻竿要粗细适中,在取火时有一定的技巧,并不是光靠蛮力就可以钻出火来,刚刚发生火星时是看不见的,为了使看不见的火星变成旺盛的火焰必须有一种媒介物,即用易燃的芯绒、芭蕉根纤维、木棉絮等引燃,而且还要不失时机的输氧,才能达到取火目的。
据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王海昌介绍,黎族钻木取火具有考古学、历史学价值。钻木取火中所用的媒介物,即用易燃的芯绒、芭蕉根纤维、木棉絮等引燃,为有机物,因年代久远,不易保存,很难在考古发掘中发现,这正是考古资料在学术研究上的局限性。钻木板、钻竿或弓木作为文物,本身不会说话,是一种死化石,单凭这些资料很难说明钻木取火的过程,这只能求助于作为“活化石”的民族学有关资料的帮助。现存于民间这些老艺人,还掌握着钻木取火的方法,现在当务之急是将这门技艺传承下来。
TAG:
热门标签: 镜子(1) 古代打仗(2) 蹄块(1) 土蜂蜜(6) 有老公的女人外面有情人怎么办(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金熙宗是个怎样的人?为何登基后性格大变,究其原因在于什么?
金熙宗心理 公元1135年完颜亶即位,成为金朝政权第三位统治者。公元1150年,金熙宗被海陵王杀害,时年31岁。后人研究金熙宗人生事迹时发现,他登基为帝十五年间,性格暴戾乖僻,引起世人的反感。金熙宗登基后性格大变,究其原因在于金熙宗心理发生了扭曲。 首先,金熙宗登基后,政权并没有被他掌握。..
-
上一篇
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有着哪几重身份?娜木钟怎么和皇太极在一起的?
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 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有着多重身份。她是蒙古族郡主,父亲是蒙古草原上的郡王。当时的林丹可汗看上了这位美丽的郡主,娶了她做了可汗的侧福晋。后来夫君死后,她的美丽和富足使得她又成了另一个部落首领的福晋。随着这个首领的势力扩大建立了大清政权,她又被册封为了大清的贵妃。她因此成为了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