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朝的开国元勋,为何对范文程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
范文程是清朝的主要开国元勋之一,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几朝,在皇太极和顺治时期更是权盛一时,为奠定清朝社会政治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关于范文程,一直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褒扬者称赞范文程是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康熙朝盛世的开启与范文程离不开关系,贬低者将范文程描述为“汉奸与刽子手”,不论是哪种评价都没有否定范文程在清初发挥的重要作用。范文程从天命三年(1618年)开始追随努尔哈赤,从后金时期开始便进入了政治决策中。关于他投金的原因,一般的说法是他审时度势后为求飞黄腾达而主动投奔努尔哈赤,也有学者认为范文程其实是曾在抚顺被俘,为求自保而迫不得已投金。
努尔哈赤时期,实行的是“诛戮汉人,抚养满洲”的政策,范文程并没有受到重用,因而也无甚建树。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即位,他上任初便极力调整满汉间的关系,在这一背景下许多汉人知识分子得到重用,范文程便在其中。天聪三年(1629年)四月皇太极设置了文馆,范文程便在此时进入了文馆,文馆的主要职责是“以历代帝王得失为鉴,并以记己躬之得失”。过了几年,即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将文馆改为内三院,范文程任内秘书院大学士,从此变成了皇太极的亲信谋臣,参与了多项重要决策的制定。其中最重要的贡献便是向皇太极献策通过考试制度来选拔人才,皇太极采纳了这一建议,他在任期间曾举行多次考试,选拔了一大批满汉蒙知识分子,其中不乏沈文奎、杨方兴、高士俊等名臣,这些人中有不少对清初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随皇太极四处征讨途中,范文程深知明朝文武官员的能力,因此他特别重视招降明朝官员。这一时期,范文程为后金招降了大量的明朝官兵,曾受皇太极委派安抚明降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又曾说降洪承畴。这些明朝降将的加入不仅起到了瓦解明朝军队的作用,而且壮大了后金的实力,在日后的征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范文程也因此成为皇太极时期最受重用的大臣之一,权势显赫。
皇太极去世皇后,范文程曾一度受到多尔衮的重用,他曾审时度势,力主多尔衮迅速入关。在入关途中他向多尔衮进言“国家止欲帝关东,当攻掠兼施;倘思统一区夏,非安百姓不可。”起到了初步稳定民心的作用。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二日,范文程随多尔衮进入北京,随后多尔衮宣布定鼎中原。面对入关后的混乱局势,多尔衮听从了范文程的意见,遵明制,并广罗天下贤良之士,巩固清朝的统治基础。范文程有感于明末赋税日重不得民心的情形,因而力主轻徭薄赋,他提出“明之亡由于酷苛小民,激成流寇之变,岂可复蹈其所为?”因此建议税额应照万历时收取,以安定民生。此外,他还建议仿照明初的军屯和官助民种,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其法有四,设官屯,给牛种,劝积储,议转输,而其要则在严考课,信赏罚。行之,三年兵饷可足,流亡可归,凶荒可备。”这些措施对于恢复凋敝的经济、恢复生产起了很大作用,同时解决了军队的粮饷问题。
到了顺治三年(1646年)六月,范文程因得罪于多尔衮而被排除在中枢之外,直到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去世,两年后范文程被顺治帝起用为议政大臣,重新参与到最高决策中,这一时期范文程继续为清初恢复生产、选贤任能献言建策。顺治十一年(1654年)范文程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此后功成身退,“以疾乞休”,安度晚年。康熙五年(1666)八月范文程逝世,终年七十岁,死后入贤良祠,康熙皇帝曾御书“元辅高风”,可谓对他有很高的评价了。
TAG:
热门标签: 部署(1) 孙权(25) 小伙伴(1) 浇筑(1) 吸水机(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二战时德国士兵为什么都背着一个铁罐子?它有何关键作用?
二战德国士兵携带的众多装备之中,有一件装备的外形很独特,它是一个金属大圆罐子,体积不小一般被士兵们背在身后非常显眼。在别的国家中很找到与其类似的装备,因此刚见到时我还一度将其当作是士兵的餐具,当时我还想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家伙吃饭,士兵身上的空间不是很宝贵的吗?后来才知道原来不是那么回事。 制..
-
上一篇
他是希特勒的贴身保镖,就连德国名将隆美尔在他眼里都不值一提!
在二战时期,德国名将隆美尔的大名无人不知,无论是战术谋略,还是取得的战功,都让绝大多数将官难以望其项背,甚至连丘吉尔都对他盛赞不已。 不过,还真有人瞧不上隆美尔,就是今天要说的约瑟夫·迪特里希。 跟大多数出身于军人世家的德国名将不同,迪特里希出生于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还没等念几年书,迪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