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孺的孝道故事,王僧孺抄书养母
王僧孺是南朝时期人。他的祖上是王姓贵族,历经魏晋数百年,可是到了他父亲王延年的时候,因不善于经营,家道中落,生活贫苦。由于父亲没有钱供他读书,他就只好在家中自学。王僧孺3岁时,有一天,当地一个很有学问的老者见他勤奋好学,就问他:“你想不想学《孝经》啊?”王僧孺听后眼睛睁得大大的,说:“《孝经》是什么书呀?我怎么没有听过。”那老者答:“天下的书多得像河里的鱼一样,你怎么能每一本都听说过呢?《孝经》就是讲孝敬父母长辈的书。”王僧孺高兴地点点头,说:“我想学《孝经》,您现在就教我吧!”老者听后就答应了下来。第二天同一时间,老者给王僧孺送来了一本《孝经》。从此,王僧孺不分黑夜和白天,开始苦读《孝经》。由于王僧孺天资聪颖,一目十行,因此不到半个月,就把《孝经》中的内容记得差不多了。有一天,王僧孺正在家门口背《孝经》,那位送书的老者刚好路过,就停下来问王僧孺:“你背得很熟练,可是你知道你背的是什么意思吗?”
王僧孺被问得一头雾水,半天说不出话来。这时老者又说:“你能记住还不是真正的学会,只有你能按照书上面讲的去做,才证明你真的会了。”老者说完就离开了。
之后,王僧孺不仅更加努力地背诵《孝经》,同时也开始思考书中的意思,并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想。这天,父亲的友人送来了一筐红彤彤的李子,李子很新鲜,看上去非常好吃。当时父母都没在家,只有王僧孺一人看守家门,父亲的友人就说:“这李子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非常甜,你先吃几个尝尝吧!”说着就抓了一把,递到了王僧孺的手里,而王僧孺却怎么也不肯要。这时,父亲的友人就说:“你是嫌少对吧?我再多给你抓一些。”
王僧孺听后赶忙制止,说:“谢谢,我不是嫌少。《孝经》里面说过,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先给父母品尝,然后自己才能吃。”
父亲的友人被王僧孺的纯朴言语和孝心打动了,说:“真是个好孩子,将来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王僧孺长到6岁的时候,就已经会写文章了。7岁的时候,一天能读上万字的书籍,写得一手好字。可就是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为了补贴家用,王僧孺就常常替别人抄书,把抄书挣来的钱给母亲买好吃的,而且好吃的东西买回来后,一定要先让母亲吃,母亲吃好以后自己才会吃。王僧孺“抄书养母”的事迹很快传了出去,听说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TAG:
热门标签: 窗花(1) 做夫(1) 笔札(1) 周培公(1) 耳片(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马头琴的传说,马头琴的来历是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放牛娃,名字叫苏和。 一天,太陽下山了,天慢慢地黑下来了,苏和才赶着羊回家。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路边有个毛茸茸的东西,走近一看,啊,原来是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多可怜啊,苏和就把它抱回家去养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白马一天天长大了,浑身雪白,又美丽又健壮,人人..
-
上一篇
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真的是秦朝灭亡的征兆吗?
世界上,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有注定。古人很迷信,觉得万事都会有征兆,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就是寓意着秦朝灭亡。相信很多了解历史的人,都听说过刘邦斩白蛇的故事,白蛇现汉兴,青蛇现汉亡。历史中的事情,在冥冥之中或许早已注定。 刘邦斩白蛇的故事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刘邦斩白蛇的故事,这件事在《史记·高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