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丧葬习俗是什么样的?瓦罐坟又是什么?
丧葬习俗是中国从古至今非常重视的一种习俗,把老人的后事安排妥当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现在很多地方办葬礼的时候都还会专门请人来哭,哭丧是儒家礼仪之一,其实古代的丧葬习俗有很多,规矩也有很多,不过经过历史的发展,慢慢的就形成了现在的丧葬习俗,也更适合时代的发展。
古代的丧礼一般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丧礼、葬礼、服丧,在丧礼这部分的时候,死者临终之前,要将其抬到正厅的床上,头朝东,然后换上新衣,在死者临时之前还要在口鼻之间放一块新棉花,棉花不动时,就表示气已断绝,然后把死者抬到另一个床上,再盖上新被子,把珠玉等放入口中,这还只是丧礼的一部分。
在古代还有一些现在看来比较特殊的丧葬习俗,比如“瓦罐坟”,“瓦罐坟”就是地下挖出墓穴,只留一个出入口,形似瓦罐,在唐朝以前一些地区,由于生产力不足,为了节省食粮,朝廷就下令把满了六十岁的老人送进瓦罐坟,比如母亲满了60岁,儿子就会把亲娘关进坟里,然后每送一顿饭后就砌一块砖,直到坟口堵死,老人就会在里面死去。
“瓦罐坟”这种丧葬习俗形成的原因很多,不过现在看来是没有道德和人性的。在古代的还有一种丧葬习俗叫“寄死窑”,就是在山壁上或灌木丛中挖掘可容一人大小的洞窟用来寄放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老人就在里面直到死亡,在川、陕、鄂、豫交界的汉水流域中游及其支流发现了大批古代“寄死窑”,都是古代安排老人后事用的。
现在看来“寄死窑”是没有人性的、没有道德的,但是在很久远以前的古代,人类知识经验少,生产能力低下,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生存需要非常艰苦的努力,保证自身生存才能保证族群延续,人们往往“顾生不顾死”,所以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就去了“寄死窑”,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行为并不是没有道德、没有人性的。
“寄死窑”、“瓦罐坟”等丧葬习俗是在生产能力低下的古代一些地区的丧葬习俗,形成的原因都是由于生产能力不足等原因,由于社会的发展,这些丧葬习俗已经消失了,如今尊老、养老、爱老才是正确的道德标准和文化标准,孝敬老人也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传统美德。
TAG:
热门标签: NBL(1) 供应(1) 白昼(3) 装合(1) 田归农(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柬埔寨名字由来,来看看这些地名是怎么来的?
柬埔寨面积有18.1万平方千米,全国共有24个省市,是一个有厚重历史的国家。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地名背后的故事,那么现在就一起看看吧! 暹粒为什么叫“暹粒”? 暹粒两字中暹指的是“泰国”,粒指的是“击败”的意思,所以暹粒的意思是“击败泰国”。 这里曾经是高棉国的国都,自从13世纪这里经历过多..
-
上一篇
盘点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古今婚俗的差异
在古代的中国婚俗和现代的婚俗差异上都是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在中国的婚俗也是同样有着周制婚礼和汉制婚礼的,而到唐朝,在婚姻上也是有着很多的变化,在不同的朝代中婚礼的演变模式上都是逐渐慢慢删减,而到了现代的婚礼,再对比到古代时候的婚礼,而这个的差异也是有着很大的区别了,一起来看看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