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一场科举作弊案,成就了三位知名人物
我们来看弘治十二年的这场科举考试。
这次的主考官叫程敏政,他别出心裁的准备了一道考题,难倒了几乎所有的应试举人,只有两个人完美的答出了这道题。
在介绍参与这次考试的人员前,我先来介绍一下这位主考官程敏政:他的身份是李贤的女婿。
程敏政的老丈人李贤可是风云人物,不过他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大家只需要知道,他曾挺身而出,为于谦平反昭雪。
同一时间参与这场考试的两个人物:于谦、王守仁都是江南的两大才子,但是考试的结果却截然相反。
而这一切,和百年之后的宁王叛乱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还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现在开始介绍弘治十二年会试的两位人物。
首先是大家都熟知的一位仁兄——唐伯虎。
这次的殿试,只有两个人答出来,其中一位就是唐伯虎。
这位仁兄可不简单,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自幼聪慧过人,反正有什么好词都往他身上用就是了,准没差。
既然是天才,自然也很狂傲,不过唐兄确实有狂傲的资本。
平常没怎么用功读书的他,参加了弘治十一年的乡试,而且还是第一名,你说气不气人。
自从考了第一,唐伯虎就愈发的猖狂了。
他在诗中这样写道: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一个小小的进士算什么,他要挑战当时读书人的最高荣誉——连中三元。
只可惜唐伯虎坏在了自己的猖狂上。
常言道: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头。
会试刚刚结束,唐伯虎就到处放话:这次的会元是我的了。
坏事由此而来,唐兄没当成会元,却到监狱走了一圈。
日前给事中华昹劾学士程敏政,私漏题目于徐经、唐寅。
关键是这事还真的有,经过调查,程敏政的仆人曾经泄题给徐经。而这次考试只有唐伯虎、徐经二人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唐伯虎因此而受到了牵连,从此贬为小吏,不得为官。
我们再来看这次考试的另外一个考生——王守仁。
王守仁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二十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中了举人,但是后面的事情并不顺利,二十二岁考进士落榜。
要说王守仁这人,和唐伯虎还真是有几分相似:唐伯虎整天饮酒作乐,不把学习当做第一要务;
王守仁呢,则是在探索一些思想问题,比如曾经“格”竹子,还有喜欢研究军事,也没把学习放心上。
可惜王守仁运气太背,连续两次都没能中举。
终于,在弘治十二年第三次参与科举,考到是相当的不错:本来能当全国第一,只是因为有人走后门,王守仁成了二甲。
弘治十二年的科举考试就这样结束了:两位吴中才子,一位名落孙山,一位金榜题名。
不过事情到了这里还没有完,后面的事情更有意思。
王守仁并没有从此平步青云,相反,他历经了很多坎坷。作为一个有正直的人,他得罪了刘瑾,从而被贬官到西南的山区。
后来刘瑾被诛杀,王守仁才得到任用,随后的时间里,逐渐得到升迁,后来受命巡抚江西等地。
在这里,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宁王在准备造反。
这些年,唐伯虎的日子也不好过,自从那次科举后,整个人就愈发的消沉,开始了饮酒作乐,放荡形骸的生活。
此时宁王正在为叛乱做准备,四处招募人才,所以邀请了唐伯虎来帐下效力,唐伯虎当然很高兴,受邀前来。
本以为能在此大显身手,但是不幸的消息也来了。
唐伯虎是个聪明人,宁王的举动瞒不过王守仁,自然也瞒不了唐伯虎:宁王要做一件大事,只是这个事情有点大过头了——造反。
这种事唐伯虎是不会做的,就这样离开,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走?那得掉脑袋。
怎么办?只好装疯了。
唐兄也真是豁出去了,在大街上裸奔,逢人便说:我是宁王的贵客。
这样做,宁王的老脸搁哪儿,只好把唐伯虎打发走。
经历了这次的打击,唐伯虎就开始彻底的堕落了。
也许,对于他的而言,这是一种解脱。
也正是因为他的不得志,才造就了他在文学与绘画方面的成就。
宁王在准备造反,王守仁作为一方巡抚,自然得有所行动。
但是问题来了,这时候是正德年间。
皇帝是谁呢,朱厚照。
对这个皇帝大家都清楚:沉迷于玩乐,怠荒于朝政。
不管后世怎么评价他,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
皇帝不管事,朝廷更不管事。
顺带提一句,当时的内阁首付杨廷和都被宁王收买了,更别说其他的臣子。
既然都这样了,那上疏朝廷管用吗?
当然是不管用,这正是宁王有恃无恐的原因。
正德十四年,宁王发动叛乱。
而此时,王守仁的兵符已经上交兵部,手中没有军权。
宁王顺长江而下,兵锋直指南京,不久遍打到了安庆,这里是南京的门户,此地若失,南京危矣。
如果安庆被宁王夺去,一路打到南京,大明的半壁江山不保。
如此危局,而朝廷朝廷上下浑然不觉,怎么办?
但是王守仁毕竟是王守仁。
这十来凑了七八万人,也算是有点军队了。
为了争取时间,他发布檄文,声称朝廷派了援军,加上自己的部队,一共十六万,要去打宁王的老窝南昌。
宁王还真被这封檄文吓到了。
只是十几天的时间,都没看到王守仁有什么动静,宁王终于发觉上当了,带着自己的军队,进攻安庆。
而王守仁带着自己刚刚组建的军队,趁着南昌空虚,占领了宁王的老窝。
宁王只好回兵救援,双方在鄱阳湖决战,最终宁王战败被俘。
宁王之乱,从此画上了句号。
和唐伯虎一生不得志相反,虽然他们都处在正这昏暗的年间,王守仁创立了一番功业,在嘉靖年间官至两广总督,一代心学大师,唐伯虎虽不得志,但在诗词书画方面大有成就,几百年间无人能及。
同样经历了弘治十二年的科举,同样参与了宁王的叛乱,两个人人生的方向也因此而被改变,结局虽然不同,境遇更是天壤之别,但都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若是弘治十二年唐伯虎连中三元,可能历史上只会在多个商辂这样的人。
而我们现在可能就读不到这样的诗作了: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也许再也看不到《落霞孤鹜图》这样的的山水画了。
假如王守仁这次科举考试再次落榜的话,他的信心可能会因为科举考试而丧失,至少会改变很多他人生的轨迹。
当年完美答出程敏政考题的人除了唐伯虎,还有一个人,他就是——徐经。
自从受到这次打击后,对于科举考试失去了信心,这样的态度,影响了他的曾孙——徐霞客。
也正是因为徐霞客没有选择考取功名,而是将毕生用来游览中国的大好河山,这才有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著作的诞生。
历史上的科举考试数不胜数,其中最精彩的,大概也就是弘治十二年的这场了吧。
仔细算算,这次的科举竟然造就了这样几位大人物:一代心学大师王守仁,一代书画大师唐伯虎,一代地理学家徐霞客。
TAG:
热门标签: 庄子齐物论(1) 钟薛(1) 死心(4) 听话(1) 全国(2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包拯只是开封府尹为什么穿龙袍?电视剧里有错误
大家应该都知道包大人又称包龙图,因为包大人被仁宗封为龙图阁大学士,其实这个说法不正确。在中国历史上,内阁大学士之设,始于明朝。 明初,设中书省,其长官曰丞相、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后废。洪武十五年,始置大学士,以备顾问,定为正五品。明成祖时,大学士开始参预政事。明仁宗以后,其位渐崇,成为实际..
-
上一篇
盘点日本三大妖怪的简介传说
日本三大妖怪是流传于日本民间,对众多妖怪中名副其实的三大上位妖怪的称呼。但是关于三大妖怪有不同的说法。 多田克己说:鬼、河童、天狗。 小松和彦说:酒吞童子、玉藻前、大岳丸。 酒吞童子 也称酒颠童子或酒天童子,是活跃在平安时代的几大名妖之一,曾是统领众妖的百鬼之王。 关於其出生的说法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