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什么记载了孔子的绯闻?孔子见南子
一般认为,《论语》一书是在孔子死后,由孔门弟子编辑整理而成书的。纵观全书,美化孔子的倾向非常明显。
唯其如此,《雍也》篇的一条记载,就不免显得有些突兀。因为,它居然煞有介事地记载了孔子的一次绯闻事件: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南子,卫国君主卫灵公(公元前534~前493年在位)的夫人,原本是宋国(也是孔子祖籍所在国)的贵族。《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公元前496年,孔子周游列国,第二次来到卫国时,南子放出话来,一定要跟孔子见面。孔子先是推辞了一下,后来又改变主意去见了南子。南子隔着帷幕接待孔子,孔子一进门,立即向南子行了大礼:北面稽首(朝着北面的南子磕头)。即以大臣拜见国王的礼节拜见南子。而南子的举止却并不合乎礼制,她竟然在帷幕里边向孔子行大礼,使环佩发出叮当之声。南子之所以有这样的举止,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她是一个行为不怎么检点的女人,举止比较轻佻,一个是,她对孔子有意思,故意挑逗孔子。孔子竟然会见了这样的女人,弟子子路很不高兴。结果,孔子便赌咒发誓,说自己跟南子在一起的时候,并没有做任何不轨之事。
尽管孔子赌咒发誓,说自己跟南子没有做任何错误的事情。但是,这件事对于塑造孔子的圣人形象,是很不利的。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十足的绯闻事件。孔子會见南子,子路应该是不在场的;除了南子的贴身丫鬟,大约也没有别人在场。就是说,孔子跟南子有没有做过见不得人的事,死无对证。面对舆论和他人的指责,孔子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那么,孔门弟子为何要记载这一条在我们看来对乃师大大不利的绯闻呢?有如下四种可能:
一、“环佩门”在当时已然是广泛传播、尽人皆知的新闻,孔门弟子无法把它从大众的记忆中抹去。于是,干脆变被动为主动,把它写进书里,以消解他人的传播热情。
二、孔门弟子中有良史人才,秉承“秉笔直书”的史家传统和乃师不隐恶的“春秋笔法”,并不隐瞒这一条对自己老师不利的绯闻。
三、孔门弟子中有性情之人、女性崇拜主义者,不赞成乃师歧视女人(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话)、不近女色的一贯做法,故意借这条绯闻告诉世人:“孔子也是男人!”
四、这是孔子弟子经过深思熟虑的一种策略,把老师的绯闻写进书里,迎合大众阅读口味,可以使《论语》“大卖”——儒家思想借此广泛传播。不妨说,编辑、印行《论语》,是中国出版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图书策划。
不论事实上是哪一种或者哪几种原因,我们都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孔门有人才。
TAG:
热门标签: 证件(3) 铝框(1) 光源(1) 教学(44) 雄安(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准提道人:西方教的二教主,西方二圣之一
准提道人是《封神演义》中登场的人物,以佛教中的准提菩萨为原型(更早来源是印度神话里的准提神)。西方教的二教主,西方二圣之一,形象来源于明代流行的西方净土信仰。 准提道人的形象与观世音信仰功能相近的准提信仰,其原型很可能是佛教的佛母南无准提菩萨。 孔宣听罢大怒,把刀望道人顶上劈来。准提道人把..
-
上一篇
9岁女孩墓上刻着开者即死,考古人员打开后竟发现
1957年在西安城外的不远处,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墓穴,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亲自发掘,经过重重鉴定确定,是一座隋朝时期的陵墓。 即便已经工作到深夜,但大家仍是精神抖擞,因为,那是当年发现的最完整、等级最高的隋朝墓葬。 已发现的隋朝墓葬大多较节俭,一是因为隋朝历史短,发现的墓葬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