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用什么粉来涂脸?秦汉面妆是怎样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妆粉1.米粉在周代,人们就已经知道以粉敷面了,当时用的粉,多半是用米粉制成的。秦汉时的妆粉除了米粉之外,还发明了铅粉。2.铅粉任何新兴事物的发明,必然与当时生产技术的发展有关。秦汉之际,道家炼丹盛行,秦始皇就四处求募“仙丹”,以期长生不老。烧丹炼丹术的发展,再加上汉时冶炼技术的提高,使铅粉的发明具备了技术上的条件,并把它作为化妆品流行开来。张衡《定情赋》曰:“思在面而为铅华兮,患离神而无光。”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弗御。”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也说:“夫铅华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在语言文字中,一个新的词汇,往往伴随着新概念或新事物的出现而诞生。”铅华”一词在汉魏之际文学作品中的广泛使用,绝非偶然,当是铅粉之社会存在的反映。
铅粉通常以铅、锡等材料为之,经化学处理后转化为粉,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铅。铅粉的形态有固体及糊状两种。固体者常被加工成瓦当形及银锭形,称“瓦粉”或“定(锭)粉”;糊状者则俗称“胡(糊)粉”或“水粉”。汉刘熙《释名·释首饰):“胡粉。胡,糊也,脂和之如糊,以涂面也。”因此,有人认为“胡粉”为胡人之粉是不对的。古人一度铅、锡不分,用作铅粉的原料铅,因杂质较多,色泽青白,比较晦暗,故有“黑锡”或“黑铅”之称。但经过加工,则粉白细腻。《神农本草)称为“鲜锡*。铅粉能使人容貌增辉生色,故又名“铅华”。铅粉是用铅化解后调以豆粉和蛤粉制成的。
3.辰粉据李时珍记载:明代“金陵、杭州、韶州、辰州皆造之,而辰粉尤真“。辰粉的制法是在铅醋化为粉后,按“每粉一斤,入豆粉二两,蛤粉四两,水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将干,裁成瓦,定形,待干收起”(《本草纲目·金石〉卷八)。铅粉敷面,不仅能增白,而且有较强的附着力。<齐民要术)作紫粉法中便配有一定比例的胡粉(即铅粉),并解释说:”不著胡粉,不著人面”,即不掺入胡粉,就不易使紫粉牢固地附着于人的脸面。另一方面,把一定量的铅粉掺入用作面妆的米粉中,还有使后者保持松散,防止黏结的作用。因此,金属类的铅粉和植物类的米粉、豆粉等往往是混合使用的。
4.爽身粉除了以粉敷面之外,汉代还有爽身之粉,通常制成粉末,加以香料,浴后洒抹于身,有清凉滑爽之效,多用于夏季。汉伶玄(赵飞燕外传〉中便写有:”后浴五蕴七香汤,踞通香沉水;……婕妤浴豆蔻汤,傅(敷)露华百英粉。”
5.红粉敷粉,只不过是化妆的第一个步骤。从秦代开始,女子们便不再以周代的素妆为美了,而流行起了“红妆”,即不仅止乎敷粉,而且还要施朱。敷粉亦并不以白粉为满足,又染之使红,成了红粉。那么,红粉是否与胭脂同属一类?非也。红粉与白粉同属于粉类。红粉的色彩疏淡,使用时通常作为打底、抹面。由于粉类化妆品难以黏附脸颊,不宜存久,所以当人流汗或流泪时,红粉会随之而下。胭脂则属油脂类,黏性强,擦之则浸入皮层,不易脱妆。因此,化妆时一般在浅红的红粉打底的基础上,再在人之颧骨处抹上少许胭脂,从而不易随泪水流落或脱妆。
TAG:
热门标签: 财政局(1) 怎么(178) 茶梅(1) 三寸金莲(4) 防盗网(1)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函谷关有多重要?战国能攻破函谷关的人是谁?
函谷关有多重要?战国能攻破函谷关的人是谁?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西汉)贾谊《过秦论》 秦国的崛起,和其占据的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 凭借崤山的天..
-
上一篇
汉昭帝的死因是什么?汉武帝在立储事为什么要杀钩戈夫人?
汉昭帝的死因是什么?汉武帝在立储事为什么要杀“钩戈夫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东汉末年分三国,皇权式微,各地军阀势力都在为争做天下之主而相互兼并,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蜀魏吴三大军阀势力。那么,对于三国之前的历史又有多少人了解呢,今天笔者就随读者朋友聊聊四百年前的西汉那些事。 西汉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