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答应立朱高熙为太子是真心的吗?为什么后来变卦了?
朱棣答应立朱高熙为太子是真心的吗?为什么后来变卦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朱高煦系朱棣的次子,英勇善战,在“靖难之役”中,跟随朱棣征战南北,屡立战功。白沟河之战,高煦帅精骑数千,斩南军都督瞿能父子,使得燕军反败为胜。东昌之役,“张玉战死,成祖只身走”,赖高煦所率援军,击败南军,保护了朱棣。朱棣以高煦类己,许以事成立为皇太子。
朱棣做皇帝以后,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拥护支持高煦,在朱棣面前“时时称高煦功高”,“数劝立为太子”。但朱高炽在朱元璋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时就“册为燕世子”。所以,永乐二年(1404年)议立皇太子时,朱棣在大臣们的建议下,经过一番犹豫以后,终于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高煦汉王,国云南;高燧(朱棣第三子)赵王,国彰德。高煦大为不满,说:“我何罪,斥我万里。”不肯到云南就藩,跟随朱棣到北京巡边,并力请和其子归南京。于是高煦就和高燧合力倾陷朱高炽。
永乐时,朱棣数次亲率大军出征蒙古,皆留皇太子朱高炽于南京监国。永乐十年(1412年),高煦阴结朱棣左右的官员构陷朱高炽,东宫官属多得罪。大理寺丞耿通上章为朱高炽辨白,朱棣认为“(耿)通为东宫关说,坏祖法,离间我父子”,杀之。朱棣又召杨士奇问太子监国状,“士奇以孝敬对,且曰:‘殿下天资高,即有过必知,知必改,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经过杨士奇的委婉解释,朱棣的怒气才平息。永乐十二年闰九月,朱棣北巡还,“以太子遣使迎驾缓”,下东宫官黄淮等于狱。杨土奇又向朱棣解释说:“太子孝敬如初,凡所稽迟,皆臣等罪。”
这样,在高煦的谗间下,朱棣几次想更立皇太子,赖东宫官属杨士奇等的保护,朱高炽才保住皇太子的地位。朱高炽虽被立为皇太子,但朱棣对他总是不大满意。朱高炽身体肥胖,不能骑射,并有足疾,行动时需宦官扶持着,还常失足。但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生得却很英俊,言语行动都很敏捷,得到朱棣的钟爱。在议立皇太子时,“淇国公丘福言汉王功高,宜立。帝密问(解)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
朱瞻基自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孙后,“巡幸征讨皆从朱棣赞赏地说:“此他日太平天子也。”朱棣把继承他事业的希望寄托在他孙子朱瞻基身上,朱高炽也以此而巩固了他皇太子的地位。高煦自留南京后,请得天策卫为护卫,辄以唐太宗自比。他说:“唐太宗天策上将,吾得之岂偶然。”又请增置两护卫,说“我英武,岂不类秦王世民乎!”朱棣对朱高煦的跋扈行为逐渐感到不满。
永乐十三年(1415年)五月,改封高煦于青州,高煦仍不想走,朱棣责备他说:“既受藩封,岂可常居京邸。前以云南远惮行,今封青州,又托故欲留侍,前后殆非实意,兹命更不可辞。”但高煦留住南京不走。这时,朱棣又听到了高煦谋夺皇太子地位和其他不法事,问蹇义,推说不知。问杨士奇,杨士奇回答说:“臣与义俱侍东宫,外人无敢为臣两人言汉王事者。然汉王两遣就藩皆不肯行。今知陛下将徙都,辄请留守南京。惟陛下熟察其意。”朱棣遂于永乐十五年三月徙封高煦于乐安州(今山东广饶),限令即日成行。高煦至乐安,怨望更甚,处心积虑要夺取皇帝宝座。
TAG:
热门标签: 烤漆门(1) 贞操(2) 兵蚁(1) 高危行业(1) 常识(2)
注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立即处理,举报邮箱:1356571586@qq.com
随机关键词:

资源联系人
-
上一篇
揭秘:蒙古族的八大禁忌分别是什么?
禁忌是一个民族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蒙古族作为马上的民族,逐水草而居和游牧生活,是他们的显著特征。在长期的放牧和捕猎生活中,这个民族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禁忌。那么,蒙古族究竟有哪些禁忌呢? 一般认为,蒙古族的禁忌主要有八个方面,包括火忌、水忌、病忌、死忌、忌蹬门槛、忌摸头、..
-
上一篇
揭秘:西厂厂公汪直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汪直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汪直这个太监,实在是个很有意思的家伙,后世把他列入如刘瑾,王振,魏忠贤一般***的祸国殃民的当权太监之列,但与他们不同的是,汪直在远离权力中心后,又能安然度过一生,即便在皇位更替之后,面临汹汹如潮的朝议清算,仍然能够得到皇权的庇佑,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