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把大家最关心的放在前面,看一眼,后面的慢慢看,满满的都是干货!1.基本公共教育提升扩容工程。学前教育扩容工程,迁建三幼,新建四幼、八幼、九幼、十幼、十一幼、十二幼、十三幼、十四幼、十五幼。义务教育扩容工程,新建沁香路小学、昌盛街小学、榕花街小学、河东第五小学、三杜小学、海东盛景小学、铁北第十三小学、第十一中学、第十二中学、铁北第八中学,改扩建东明小学、南华小学、三徐小学、第七中学。普通高中扩容工程,新建第十六中学、第十七中学,迁建第十四中学。2.职业教育提升工程。衡水市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工程,计划投资1.5亿元,占地55亩,新建总面积为30000平方米的教学、住宿及功能用房。在邓庄镇桃城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建第二职业中学,在赵圈镇桃城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第三职业中学。3.衡水国际医疗健康中心建设工程。总投资25亿元。主要建设三甲医院,由医疗可研中心、医疗会议中心及疗养中心组成,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4.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建设工程。实施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投资3.4亿元。实施衡水市中医医院重大疫情应急救治基地建设项目,投资3.4亿元。实施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衡水市肿瘤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投资2亿元。实施衡水股骨头医院迁建项目,投资2亿元。5.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工程。统筹推进全区城乡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场、游泳馆、体育公园、公共足球场滑冰馆滑冰场等大型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加快城市社区健身工程建设。实施衡水市公共滑冰馆建设项目,投资1亿元。6.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一批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衡水邓庄居家健康城项目,计划建设适老住宅和老年公寓和配套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包括社区卫生站护理中心等。桃城区文旅康养项目,项目总占地约50亩,建设为老年住宅、老年公寓。7.基层文化人才培训工程。针对乡镇街道文化站管理人员、各村(社区)的文化骨干等基层文化人才及全区文艺人才,分别采取集中培训、下基层培训、针对性培训等方式,开展舞蹈、声乐、器乐、美术、书法、架鼓等文化业务培训,提高文化人才业务水平。“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区培训文化人才2000人次。8.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工程。进一步健全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开展对徐氏宫廷金鱼、京胡制作技艺、甄师傅手擀面、三皇炮捶、衡水杨氏古元太极拳、刘氏中医正骨、黄氏香油传统制作技艺等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 (提示,因内容太多,只能摘要部分,请谅解,共13个专栏必看)1.协同创新示范工程。积极推进与京津等科技创新源头的对接,共建一批以京津冀协同创新为主体的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基地、产业园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推进北京房山(桃城)协同发展园项目和侨商国际科创产业园建设,着力吸引更多科技成果、产业项目和公共服务向桃城转移和延伸。2.创新载体打造工程。实施高新区扩区工程,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区各类协同创新战略平台提档升级,重点推进“e谷创业小镇”、桃城科技创新产业园、中湖数字小镇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到2025年,打造为全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中心。实施科技创新总部基地一期项目,总投资80亿元,建设年限2018-2022年。3.县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在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条件、创新产出、创新管理等方面,逐项对标先进,加大推进力度,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以上,确保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4.创新主体壮大工程。持续开展“科技助企”活动,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计划,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量,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00家。5.创新平台提升工程。鼓励企业采取自办、校企共建等方式建立一批面向市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试基地、检验检测中心等创新平台。通过社会力量自建、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开发区领建、京津品牌输出等多种模式,着力打造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创业孵化平台。6.创新人才聚集工程。统筹实施各类人才计划,积极引进高端人才,鼓励支持企业与院士团队等国内一流的创新团队和机构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到2025年,浓厚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来区创业氛围。7.创新生态优化工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政策体系,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发展的综合创新生态。完善科技创新用才和激励机制。
第九章 打造都市农业产业集群
强化农业生态、生活、生产、示范功能,按照高科技、高辐射、高效益要求,构建以农业高端服务业为主、科技驱动、三产融合的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一基两主三特”(“一基”即粮食作物,“两主”即设施蔬菜、特色瓜果,“三特”即香料、奶牛养殖、花卉苗木)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打造都市农业“升级版”。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邓庄镇中南部发展蔬菜产业,在赵圈、郑家河沿东部南部和邓庄镇西南部发展瓜果产业,在邓庄镇北部发展香料产业,在赵圈镇西部发展奶牛养殖产业,在郑家河沿镇北部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大力发展以休闲农业为主导的现代都市型农业,依托衡水湖国际香料小镇、衡水国际设施园艺产业园、邓庄农业现代园区,打造一批集休闲观光、示范教育、生态康养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精品园区,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引领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到2025年,建成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发展农产品直销、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追溯和批发零售市场体系,大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设,加快打造京津冀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1.衡水湖国际香料小镇一期项目。包括停车场、温室大棚、路网、科创中心、香料广场、香料植物栽种和育苗等项目,建成后年产干鲜香料120万千克,有机肥1万吨,仓储1.56万平方米,年接待游客18万人次。2.田园综合体国际设施园艺产业园项目。建设垂直农业综合体、智慧农业展示区、都市休闲农业创新区、国际设施园艺装备制造产业区,总建设规模357亩。3.邓庄农业现代园区建设项目。4.四川新雅轩衡水辣椒产业基地建设项目。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推动数字化辣椒深加工样板工厂建设,以样板工厂促进辣椒核心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以核心基地带动辣椒规模种植。5.山楂小镇项目。建设生产加工区及恒温冷藏储存库,发展山楂标准化种植及加工,建设以红色文化+山楂加工+民宿旅游三位一体的山楂特色小镇项目。6.恒大高科农业小镇项目。分为现代农业板块和时代新城板块,现代农业板块规划建设4万平方米智慧温室和现代农业中心,以及25万平方米园区花海等观光设施,时代新城板块主要建设集智慧、环保、宜居为一体的现代新型生活社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小镇。 1.衡水湖国际香料小镇一期项目。包括停车场、温室大棚、路网、科创中心、香料广场、香料植物栽种和育苗等项目,建成后年产干鲜香料120万千克,有机肥1万吨,仓储1.56万平方米,年接待游客18万人次。2.田园综合体国际设施园艺产业园项目。建设垂直农业综合体、智慧农业展示区、都市休闲农业创新区、国际设施园艺装备制造产业区,总建设规模357亩。3.邓庄农业现代园区建设项目。4.四川新雅轩衡水辣椒产业基地建设项目。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推动数字化辣椒深加工样板工厂建设,以样板工厂促进辣椒核心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以核心基地带动辣椒规模种植。5.山楂小镇项目。建设生产加工区及恒温冷藏储存库,发展山楂标准化种植及加工,建设以红色文化+山楂加工+民宿旅游三位一体的山楂特色小镇项目。6.恒大高科农业小镇项目。分为现代农业板块和时代新城板块,现代农业板块规划建设4万平方米智慧温室和现代农业中心,以及25万平方米园区花海等观光设施,时代新城板块主要建设集智慧、环保、宜居为一体的现代新型生活社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小镇。
第十章 推动制造强区建设
围绕“3+2”市域主导产业,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比重,以“亩均效益”论英雄,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调结构、促转型,持之以恒建项目、抓招商,着力推动产业高端化、链式化、集群化、智能化发展,进一步增强主城区辐射带动功能。
一、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引进培育服务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产业园,建设服务机器人研发生产组装基地、标准及检测中心、应用教育学院、展览展示中心,形成集研发生产、标准检测、人才培训为一体的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核心承接区。瞄准国内外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专用传感器等领域,加大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引培力度,重点研制侦察机器人、空中机器人、防爆消防灭火机器人、商务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产品。依托河北创泽智能机器人等骨干企业,积极发展家务、娱乐和教育等家政服务机器人,以及点验钞、配送餐(货)、清洁保洁等商用服务机器人,适时发展护理、医疗、救援等专用服务机器人。实施“机器人+”行动,开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推广应用,构建以创新引领、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结构优化为核心特征的服务机器人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无人机产业。依托北航(衡水)无人机产业园,建设北航(衡水)中小型无人机和临近空间飞行器生产与测试综合基地,打造中小型无人机研发、制造、生产、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先进航电系统制造产业,开展航空、航天、舰船、兵器、无人机等领域航空电子、自动控制、惯性导航、电子信息、雷达与火控系统、电子对抗、基础元器件产品和软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发展小型航空发动机测试制造产业,推动小型航空发动机重点实验室建设,研发输出航空活塞发动机和喷气式航空发动机两个类型的先进重油航空活塞发动机和先进多级增压系统航空活塞发动机、先进高原(高空)型涡轴/涡桨发动机等多个型号小型航空发动机。发展中小型无人机总装制造产业,建设中小型无人机总装及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实验中心。发展临近空间飞行器测试与生产,推动临空飞艇演示验证与型号研制,开展以临近空间飞艇、特种飞行器等为核心产品的飞行器研发生产与运营服务,建成全国唯一投入应用的临空飞艇平台。巩固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焦交通运输、物料输储装备、绿色环保装备等重点领域,引导高铁装备、新能源装备等产业的企业向桃城高新区聚集。做好现有企业的内生培育,鼓励企业按照“加强研发、促进集聚、提升水平”的原则,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技术装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产品的产业链整合延伸、配套分工和价值提升,建立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依托京雄产业承接园,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引进高精尖产业项目,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的拓展,叫响“雄安研发、桃城生产”的品牌。
二、做优做强高新材料产业集群
高端橡塑材料。支持橡塑合成材料企业、先进高分子材料向桃城高新区聚集,以环境友好、能源节约、高性能、长寿化、轻量化为主攻方向,引导企业引进发展再生橡胶产业,拓展橡塑制品在汽车、石油开采、电子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内科研单位的合作,发挥衡水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新光化工等创新平台支撑作用,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发展先进高分子橡胶材料、先进高分子工程塑料材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及制品。高端复合材料。以桃城区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玄武岩纤维及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为重点,依托东南大学技术成果和研发技术团队,发展连续玄武岩纤维、玄武岩纤维织物、玄武岩纤维增强PE以及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产品,采取智能化制造、无人化工厂、数字化管理新模式,推进玄武岩纤维精深加工及新产品应用开发和高附加值利用,促进传统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的升级换代,推动衡水市玄武岩纤维产业做大做强。以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为先导,逐步引入和培育满足绿色新材料定位的高分子新材料、分体功能材料、石墨烯材料、碳纳米管等前沿材料产业,锻长板补短板,构筑多层次、多领域、布局合理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到“十四五”末,完成先导区1200亩土地基础设施和入驻项目建设,以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为先导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其他新材料逐步向园区集聚,打造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绿色新材料生产基地。